>>> 2008年第4期
山区来信
作者:王栋生
信是写给我的,也许写信人偶尔能接触到一些教育报刊。那时的报刊很少,我印象里,山区的孩子能把一本旧杂志翻烂(“文革”中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写信人可能有些粗心,信封上称我为“爷爷”,而信的抬头却又是“亲爱的树人文学社叔叔阿姨们”——“文学社”是学生组织,成员都还没到做叔叔阿姨的年龄,也就是说,她根本不知道收信人是些什么人。
信是这样写的:你们生活在大城市,懂的东西比我们多。最近,我们班上的同学发生了争论,就是:汽车开过去的时候到底是香的还是臭的?你们一定见过汽车,你们能告诉我们吗?
落款是“陕西省绥德县薛家茆村薛家茆学校”,署名是个女孩的名字,也姓薛,正读初二。我看了一下邮戳,这封信在路上走了十多天。
这女孩问“汽车开过去的时候到底是香的还是臭的”,估计指的是汽油味儿到底好闻还是难闻的问题。我在地图上找到了“薛家茆”这个地方,果然没通公路。
学生传看这封信,我观察学生的反应。有人惊讶,有人平静,有人冷漠,也有人不以为意。后来,我的学生郑冬青执笔,给那女孩回了一封信。信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致回答了她的问题,并且写了这样的话:我们从地图上找到了你居住的地方,你们那里一定会通公路的,也一定会有汽车的,汽车会从你们家的门口过。还记得她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真大,不但有没通汽车的地方,也可能有连信也寄不出来的地方。
我常把这件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让他们知道,中国有多大,中国还有多少贫穷地区,中国还有多少人可能根本不了解现代文明。
23年过去了,那一届学生高中毕业20年了。前不久聚会,看着自己的学生都成了中年人,我忽然想起当年的那封信,也想起了那位姓薛的初二女生。绥德薛家茆那地方也许早就通公路了,按城市入学年龄推算,那女孩现在也该有三十五六岁了,她生活得好吗?她也许会早一些结婚成家,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了,如果她的儿子或是女儿知道她写过这样一封信,会说些什么呢?当她看着路上驰过的汽车时,会想起当年给本不相识的南京老师写过那样一封信吗?
给她回信的郑同学现在国外定居,她每天上班要自己开车,当她开车飞驰在美国的路上时,会想起有过那么一回事吗?她会说给自己的孩子听吗?
我们当教师的,往往会像这样,记得一些大家已经遗忘或是将要遗忘的事。因为我们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
(荐自2008年1月21日《新民晚报》)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