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中小学生行为成人化现象令人忧

作者:张丽娜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记者发现很多拿着压岁钱的中小学生请客、送礼、聚会、K歌……表现出的那份“成熟”令人惊讶。
  
  请客送礼比阔气不会挣钱会花钱
  
  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李东说,刚一开学,他上高一的儿子就频繁参加同学的聚餐,把一千多元压岁钱全花光了。
  当李东责备儿子乱花钱时,儿子却说:“我班上同学家境都太一般化了,同学聚会只能AA制。邻班的同学聚会才风光呢,有个同学的爸爸是大款,人家自掏腰包请同学吃了一顿大餐。”
  “我上中学时偶尔和同学聚会,那也是去各自的家里。现在的孩子不会挣钱,却越来越会花钱,丝毫不体谅家长的辛苦。”更令李东担忧的是,每次孩子聚会回来身上都有很大的烟味。
  赤峰市松山区的宋秀云则为成长中的女儿烦恼。她说,女儿喜欢跟同学攀比,穿衣服要名牌,买个文具也要带牌子的,什么赶潮流就向家长要什么。最近,在女儿的“纠缠”下来到一家照相馆拍写真。宋秀云看着小丫头在镜头前模仿明星摆出各种成人造型,她都怀疑眼前这个浓妆艳抹的孩子是不是自己年仅12岁的女儿。
  在呼和浩特市,记者发现很多中小学生习惯出门打车,有一些出手大方的学生动辄请一帮同学吃饭,或者到KTV欢聚。记者在与一些“小大人”聊天中得知,他们交际活动十分广泛,比如轮流请客、赴宴、给老师送礼、同学之间送礼还礼。选择饭店的档次、同学之间赠送礼物的多少,都成为相互攀比的标准。
  
  说话办事“一套一套的”思想行为过早成熟
  
  “在厕所的时间长短不能代表这人是办大事还是小事。”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在这种喜剧效果的背后,是当今儿童话语表达所面临的成人化现象。
  正月里,记者7岁的小侄子来到家中拜年,他收到压岁钱时竟然十分严肃地说:“真是不好意思,让您破费了。”与大人聊天的过程中,小小年纪的他很会见机行事和投其所好。
  前不久,在内蒙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周先生带着儿子参加朋友聚会。这个男孩今年上初一,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是班干部。他的言谈举止令在座的人惊讶,一上酒桌就向叔叔阿姨敬酒,而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祝您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祝您升官发财”……
  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刘云鹏说,他经常和父母出席一些聚会,跟着大人学会了不少新鲜词汇,而且现在上网方便,有些网络语言一学就会。去年他买了MP3,现在能唱很多流行歌曲了。“电视上有很多模仿秀节目,明星的那些招牌动作我也跟着学了不少呢。”
  呼和浩特市一所小学的班主任金丽妍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太“前卫”了。去年班级竞选班干部,很多学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拉选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选中胜出,还教孩子成人常用的法宝如拉关系等。
  “别看有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还学会了戴有色眼镜看人。”金丽妍说,很多孩子“拉帮结派”——家里有钱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些孩子在一起经常会比谁的爸爸有钱,谁的爸爸官大。“有的老师通过学生让家长办事,因此给个别孩子吃偏食,这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金丽妍忧虑地说。
  
  理性对待“小大人”
  
  采访中,很多家长对孩子过早成熟表示担忧,也有的家长并不在乎。在呼和浩特市某机关工作的谢海军认为,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只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生活,将来难以适应社会,所以现在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
  “社会和家长对‘小大人’现象应保持理性的认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孩子的许多成人化表达大多是“口不对心”的,仅仅是成人世界在孩子眼里的一种浮光掠影的反映。但家长不要刻意怂恿孩子学大人,否则可能造成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而表里不一。
  阿尔泰认为,如今的孩子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外,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对他们也有很深的影响。现在不少评优、竞赛中都需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争取好名次,一些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雕塑”孩子。在表演秀中尝到甜头的孩子,很容易把打着成人印记的表达方式学到家。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魏刚说,小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往往是他们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社会现象,剔除侵入孩子心灵的阴暗面和不良风气,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个性丰富、才智优良、通情达理的人才。”魏刚说。
  (摘自2008年3月3日新华网 插图:陈罡)
  责编:熊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