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马斯洛的一个实验

作者:司马草原




  三点水加一个四,读什么?泗。
  三点水加一个青,读什么?清。
  三点水加一个去,读什么?去。
  最后一个字读法,你被带到沟里去了。为什么带到沟里去了?因为前面两个字都是读半边,所以思维惯性暗示你,第三个字也读半边。
  这其实是一个实验,时间仓促,不容你细想,你就犯错。再说一个实验,也是关于暗示的。心理专家从一到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发展潜力预测,把“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老师。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有的在老师的心中却是差生。专家说这些孩子有前途,老师就告诉这些学生:发展前景很好。
  跟踪调查表明,这些孩子进步极快。这项实验后来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望效应。其实,这项实验不是罗森塔尔的首创,它的首创者,应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先锋人物马斯洛,他做的相关实验是三个组,一组给予积极暗示,一组顺其自然,一组给予消极暗示,结果不用说,第一组学生,在后来都有出息。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句话往往被人用来评说一些单位的用人制度,与任人唯亲画上了等号,名声一直很臭。如果把它放在心理学层面考量,这句话还真管用。
  比暗示更进一层的,是强化。天长日久训练一种动作,最后就会成型;长年累月灌输一种观念,就会甘当人弹。传销最大的法宝,就是洗脑,几近疯狂的口号和一系列活动,让你没有自己的思维。某产品的推销员可能在半个小时里一直说下去,你没思维的时间,最后掏出大把的钱把那货买下来,人家一走,你就会大骂自己是个混蛋,我要这个干什么?
  一个抢银行的企划书被大学教师当堂肯定,谁能说没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想付诸实施,当下也许不便,谁说日后就不会记起这份有成就感的企划书?这事见诸传媒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有人出面为这位出题的老师辩护,说任何一位心智健全的学生,都不会因为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而真去实施。我怀疑,这位老师所教学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心智健全。即便现在健全,时间长了只怕也如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了。文科学生的思维一活跃,说不定再企划一回剥人皮,调动一切人力资源,做得天衣无缝,最后把一张剥好的人皮铺在老师的床上以报教育之恩,那份企划才够刺激。
  暗示与强化结合起来使用,无往而不胜。所以一个聪明的家长对孩子,最好常说一句话:你真行。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都是好学生。所以人类知识的传承,还是选其精华剔其糟粕,诸如杀人放火偷鸡摸狗之技,从来进入不了神圣的殿堂。
  马斯洛的那个实验做了半个世纪,罗森塔尔的实验是1968年做的,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做下去。只是给予良性或者积极暗示的,应该是有利于社会人生的作为,而不是培养未来高智商的反社会型人才。
  (李波摘自2008年4月2日《长江日报》)
  责编:薛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