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如此“支教”为哪般
作者:杨银燕
来我校“支教”的老师终于在开学大半周后,在校领导的夹道欢迎中光临我校了,而且非常荣幸地安排在我们初三年级,和我做了办公室邻居。既然是“支教”,我想,即使不拿自己的“真经”普度众生,她也一定是来学校挑重担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竟然只教了三个班的地理(我们这里,初一初二的地理课程是不纳入学生总成绩的,只是年度进行考核)。让人惊讶之余,不得不怀疑这所谓的“支教”究竟为哪般。后来终于得知,城里下乡“支教”的名额,每年都是有限的,但领导却不用担心没人去,反倒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并不是他们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心甘情愿到农村去接受磨炼,职称评定才是动力的源泉。一些优越的特殊照顾也颇有诱惑力:“支教”期间不但可以领取两边学校的福利,每年还有一千元的差旅补助。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让人费解的是,城里老师到乡下“支教”可以享受到两边学校的福利,而乡下教师被派进城却无此待遇,只能领取原单位的福利。真不知此举是缩小了城乡的差距,还是加速了两极的分化?不用我多言,城乡教师的待遇悬殊是有目共睹的,随便举几个数字都是那么触目惊心。补课待遇:城里15~30元/节不等,乡下7~8元。早晚辅导:城里5~10元/节不等,乡下1~2元。菜篮子费:城里60~100元/月,乡下分文全无,大概是鼓励乡下教师积极利用土地资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捐款,各种各样的摊派。乡镇修路,要捐款,单位失火要捐款,城市改造要捐款……令外行羡慕的13个月工资在乡下教师那里也是名存实亡。不仅乡下教师的劳动是廉价的,难道他们的爱心也是廉价的吗?在这种情况下,乡下教师争先恐后想进城便不足为奇了。
如此“支教”,到底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什么呢?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