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未来科技发展像魔法一样神奇
作者:玛丽亚·纳兰霍
尼尔德和皮尔逊说:“我们会做同样的事情,但做事的方式会发生很大改变。”未来学家和科学家指出,未来几十年六大领域的科技将取得重大发展,它们是:
1.生物科技
生物技术专家、阿根廷基尔梅斯国立大学技术转移和创新计划领导人阿尔韦托·迪亚兹说,在30至35年内公众就可以用上今天处于实验阶段的技术和产品,例如人造组织和器官、用于生产个人药品的细菌等。基因疗法可以替换缺失或者缺陷基因,治愈因为基因问题引起的血友病和某些免疫力缺乏疾病。生物感应器、抗体或可以分辨和计算与环境、生产和健康有关的关键分子的细胞也应该已经问世,把它们放到我们的机体中,就可以及早发现新生瘤、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许多疾病的发展态势。
生物材料是今天已经开始开发并且进展迅速的领域:现在已经有了不同于普通塑料的可在短时间内降解的生物塑料。工业生物科技将制造出与天然材料相媲美的生物材料,例如像蛛丝一样纤细柔韧、具有强大粘性的纤维。生物燃料将为我们创造一个不需要石油的世界。
2.纳米技术
微观世界中的科技发展将带来下一次工业革命。阿根廷—巴西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研究员埃内斯托·卡尔沃说:“纳米技术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工作(1纳米相当于百万分之一毫米)。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不会弄脏的布料、可抵抗腐蚀的画纸以及诊断疾病和管理药品的新系统。”
健康和化妆品是纳米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两个领域。事实上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抗衰老面霜、利用纳米微粒光学特性制造的诊断工具以及纳米技术智能疗法等,后者是用纳米微粒攻击肿瘤,通过吸收光或释放热量或辐射来摧毁恶性细胞。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奖项颁发给了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因为他们先后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使第一批纳米技术产品在DVD、CD和MP3读取技术上得到了应用。
未来5年,现代社会产品中的15%将包含纳米材料或应用纳米技术,40多年后,纳米产品将在我们生活中占绝大多数。
3.器官替换
美国匹兹堡大学专家亚历杭德罗·尼波尼斯介绍说,再生疗法和组织工程学使人体不同器官的损坏部位能够得到替换。“目前已经有医学实验在体外培育部分肝脏细胞,以把它透析给等待移植的肝脏病人。而修补心肌组织可以改善受损心脏的功能,避免对整个器官进行移植。1970年只在小说中出现的人工心脏,今天已成为移植服务中非常普遍的事物。”尼波尼斯总结说,如果再生医学顺利发展且大部分实验成果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再生长,那么需要移植和捐赠的器官将会减少。
4.信息和通信技术
由西班牙通信系统开发和咨询方面的专家组编写的关于2026年信息通信技术前景展望报告指出,未来“信息能力将扩展1.6万倍,数据连接和传递速度将大大提高”。
随着信息传递和存储能力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会在网上建立自己的虚拟身份。手机成为身份识别标志和最常用的支付手段。语言同声自动翻译机器也会出现。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信息系教授加大列尔·鲍姆认为,信息通信技术将为健康和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提供支持。例如学习方面远程教育将得到普及,卫生医疗方面会出现结合科技和生物科学双重效果的虚拟人,它使用模型来预先告知外科手术、药物和医疗手段可能对病人产生的效果。
5.太空旅行
物理学家和阿根廷全国太空活动委员会领导成员劳尔·科隆大胆地预测,在2020年左右人类将实现首次载人火星之旅,而在这之前进行太空旅行的人会越来越多。
但是能否在浩渺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发现其他生命形式仍是个巨大的疑问。科隆乐观指出:“至今人类已经认识了太阳系外大约200个星球。也许宇宙中存在能够接收到我们的信号的智能生命。”因此几年前科学家开始了搜索计划。SETI@home是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计划,利用数十万台与网络连接的电脑的能力来搜寻外星智能生命。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下载和分析世界上最大和最敏感的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所接收到的非常微弱的频率信号,也许你的个入电脑能破译来自地球之外的遥远文明的信号,虽然这种几率很小,但并不是不存在。
6.机器人
一个由机器人统治的世界是很多科幻电影钟爱的主题。今天的机器人已经越来越贴近生活,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外观上。从事软件和机器人研究的专家达里奥·卡尔达恰说:“由于有了专业系统和人工智能,现在的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用人类的方式思考。”
卡尔达恰解释说,专业系统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是,前者能够储存信息并快速作出决定,看似比一个没有技能的人更加高级,但事实上它没有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人工智能就有这样的能力。
未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业岗位上,从事危险或非常精细的工作,无论是在安全领域(机器人可以从事爆炸拆除、搜索雷区或监视系统的工作)还是卫生领域(机器入可以进行精细手术,它的镇静熟练程度比医生更高)。
未来这样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多,代替人类从事更多的日常工作,而更加高级的智能机器人也正在开发过程中。
(伊一摘自2007年12月26日(参考消息》 插图:廖新生)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