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走进公民时代(下)

作者:王 雄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公民教育必须与学校师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本期内容以学校公共生活为主,精选学校听证会、学生社团、民主课堂和学校制度建设等主题,为读者介绍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那么,什么是公共生活呢?所谓公共生活,是指公民在公共领域中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交往活动。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一词与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相对,是指介于国家、市场和私人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它应该向所有公民透明地开放。公民可以在其中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自由、平等、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而不受干涉。它既是一个社会行为空间,也是一个社会舆论空间。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公共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作为社会缩影的中小学校,本身就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从塑造现代公民的角度,革新学校的制度与运行机制,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环境,改变当前学校公共生活不断萎缩的现状,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道德、技能与智慧。
  公共生活教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同时也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我教育。实际上,这就是学校公共生活的重建过程,它不仅需要更多的学校与教师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我们期望全国有更多的学校参与这项活动,开创属于自己学校的公共生活。
  
  听证会:关注学校与影响社会
  ○王雄(江苏省扬州中学)
  
  像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来自西方的发明一样,听证会也源于西方。不过,与前面几个科技发明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听证会的了解很不够。然而,随着近几年公共领域的各种听证会先后出现,并在公共交通、公共信息、公共财政等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听证会也逐步被人们认可,而且已经悄然进入中小学,成为学校公共生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2007年5月的一天,浙江省富阳永兴中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会议,学校邀请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召开了一个“校纪处分听证会”。以往,针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学校通常按照相关规定,确定学生应受的处分,然后,通知学生、家长,向全校公布处分结果。可是这一次,富阳永兴中学给了违纪学生一次申辩的权利。学生可以在听证会上,以当事人的身份陈述自己的想法,并对相关处分进行申诉。
  本来,学校准备直接处理参与打架的学生,可是有不少学生不服气。校方经讨论后认为,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个说话的机会呢?学校索性公开举办了一次听证会,把当事人、家长、同班同学、心理学专家都请过来,将如何处理的问题交给了他们。这次听证会开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当事情的始末被一一摆出之后,在场的十几名同学发现,很多细节都被误解,如果能够用理智战胜冲动,很多矛盾都能化解。听证会不仅能够让大家有机会学会理性地处理复杂问题,而且,使所有与会者体验到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平等协商,共同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重要性。
  此次听证会在学校影响很大,这个形式本身使得“处分过程”成为教育过程。从5月份第一次“听证会”至今,各个班级已经举行了大大小小二十余次的听证会,听证会成为学生参与处理学校公共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类似的听证会在北京、浙江、上海、深圳都有报道,有的讨论“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有的讨论“食堂饭菜的价格如何制定”,还有的讨论“在一周内能否有一天不穿校服”。这些问题很多都是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过去的办法都是学校做主,听证会的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他们可以和学校管理者、教师平等协商,共同分享讨论的成果,成为学校德育的新举措。不过,在江苏省,另一种形式的听证会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只要登陆“中国公民教育中心”网站,你就会发现江苏省14个城市有200所学校参与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这项由江苏省教研室直接组织的活动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它将学生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步骤与方法。按照事先规定的“公民培养方案”,每个参与的班级全体同学都要参加。具体步骤有六个:(1)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2)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3)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4)制订班级(行动)方案;(5)(向班级或社区)报告方案、接受听证;(6)总结(反思)学习经验。在整个活动中,从问题选择、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到举行听证演示,所有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老师也参与指导)。
  南京市力学小学有22个班参加,一共设立了44个问题。如三年级一班的“关于公交站牌指示不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关于旧教材有效利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三年级二班的“关于市民广场设施损坏问题的研究”“关于旧小区停车问题的研究”、四年级五班的“南京市洗车用水情况的调查”、四年级六班的“城市拆迁带来环保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五年级四班的“交通安全设施保障的调查与研究”,等等。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压轴戏是邀请政府或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召开听证会。例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四年级一班开展了“关于户外广告内容过时不及时更新问题的研究”活动,并作为南京市的代表举行听证会。
  该班一号小组的同学向与会者介绍他们是如何
  
  
  
  
  
  
  
  
  
  
  
  
  
  
  发现这个问题的,以及他们对该问题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储冠宏同学为大家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有一天看见了偌大一张电影海报,便兴致勃勃地去买票,可没想到售票员居然告知那电影早就不放了。可能具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少,与会者中也有不少人频频点头。接下来,一号小组的其他成员用自己走上街头采集来的数据为大家证明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在随机采集的315块户外广告中,内容过时的118块,没有一块上注明了广告发布时间。而走访的100位市民中,67%的人认为户外广告牌没有及时更新,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100%的人反对这种现象的存在。生动的事例,精确的数字,有力地支撑着他们的观点。
  接着,第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从“现行的政策及其优缺点”“我们的政策”“我们的行动”三个角度陈述了他们的思考。第二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南京市户外广告和标志市貌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南京市经营性户外广告有偿设置管理规定》,并对它们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他们还参考了《杭州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成都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对这些法律法规的详细研究,让在座的人们很快明了现行政策的优点和不足,也使大家感受到修改或重新制定现行政策的必要性。
  第三组的同学根据他们的研究,对《南京市经营性户外广告有偿设置管理规定》提出了修正方案。修正方案中有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的,有增加罚款力度的,有扩充举报电话投诉范围的,有规范户外广告标识发布时间的。他们从现有政策出发,完善和补充着这些政策,形成属于自己的新政策。在最后一个小组的介绍中,同学们计划给市长信箱写信,向南京市工商局反映,走访市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中进行宣传。有的同学已经拿出了行动,有的人大代表已经表示愿意在下届市人代会上把同学们的方案作为建议或议案上交。当听证员问及“作为小学生为什么要关心户外广告”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关心社会和身边的事情,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由此可见,真正的主人才会有真正的责任意识。听证会正是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身份,进而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独立参与公共生活能力的重要方式。类似的活动很多,如班会、学生会、学校庆典,城市公益活动,环境保护活动,公共体育活动,等等。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上一届雅典奥运会还提出四个核心价值:遗产、参与、庆典和人性化。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曾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这些公共生活的理念与价值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公共活动中,学生才能学习并真正领会。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