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早上学对孩子有害处吗?

作者:佚 名




  就在我们为英国意志消沉和暴饮暴食的下一代感到担忧的时候,教师们提出,孩子们应该到7岁开始上学。教师联合会在刚刚召开的年会上说,孩子们应该被允许晚一点接受正式教育,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玩耍。难道是这些教师疯了?还是他们确实有正当的理由?也许他们亲眼见到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压力给5岁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的伤害。
  在我接触一些学校、家长、老师和儿童心理学家的过程中,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这么早开始上学的问题。推迟孩子的上学年龄并不是什么极端的想法——许多国家几十年前就开始这样做了,而且他们的儿童并未因此有什么损失。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与那些上学较晚的儿童相比,在5岁就开始接受“教师指导的学术教育”的儿童并不具有“持久的学术上的优势”。而且,他们成年后往往更容易出现情绪上的问题。
  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19个欧洲国家,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年龄是6岁,在瑞典和波兰等8个国家则是7岁。从全球范围来看,6岁是孩子上学的普遍年龄。而在英国,2002年,有59%的4岁孩子已经在上幼儿班,尽管我们的义务教育规定的法定年龄是5岁。议员巴里·谢尔曼就在呼吁对此进行改革。而目前正在剑桥大学进行的全国初等教育评估也在考虑小学入学年龄的问题,该项评估报告将在明年10月出炉。
  提出这一方针的动力和思路是基于孩子们成长的现实情况。7岁是变化比较大的年纪。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和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开始改变。最关键的是,他们对自我有了更清晰和独立的认识,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接受有益的批评。现行教育的测评体制让孩子在过早的年龄就接受了界定成功和失败的固有标准。
  年幼儿童的大脑是要通过玩耍、探索以及从成年人和其他孩子那里受到的密切关注来学习和成熟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来认识到自己是谁、能做什么,同时建立起好奇心和行为能力的。自由的玩耍可以增强自我认同和自信心,这两项都是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去适应学校的严格制度,像在4岁的时候就要按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用特定的方式完成特定的事,更不用说在5岁就要接受测评,7岁就要考试了。
  如果过早上学确实会对年幼的孩子本来就不稳固的自信和自尊心造成潜在的伤害,男孩子们受到的影响肯定更大。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男孩和学校也总是不太合拍的,而且男孩一般都比女孩成熟得晚。从发育角度来说,他们出生时比女孩少了6周,并且他们天生的脾性和特点——身体强壮、做事直接、不善言辞——使得他们与同年龄的女孩比起来更不容易适应学校的束缚和正规化的学习。如果让男孩7岁上小学,13岁上中学,我们也许就能提高他们的成绩,减少不满。
  法定的上学年龄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许多法定上学年龄较晚的国家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父母大都望子成龙,而且认为越早上学越好的观点也并非毫无道理。英国的许多父母担心,如果在孩子表现出学习热情时不及时抓住,那孩子以后就有可能落后——假如学前教育能得到普遍改善,他们就不会有此担忧了。许多年前,当我发现自己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看书时,我差一点就想把他提前送进学校——直到一位教师朋友说我这样做简直是疯了。现在我认识到当时确实是不理智的——而且那时还没有入学测试呢。即使是现在对准备上学的5岁儿童进行的基本能力测试,像系鞋带、安静地坐着、会写自己的姓,等等,依然会给家长带来压力,谁都希望证明自己是了不起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胜人一筹。尽管家长的干预开始会帮助孩子表现得好些,但过早施加太大的压力的最后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我相信,晚一点上学会让大多数孩子受益,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建立自信心,满足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并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爱他们的人呆在一起。但最有益的一点在于,这样能保护年幼的孩子不去过早地完成任务,接受测试。政府可能为我们的孩子感到忧心忡忡,但他们更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政策正在培养出一大批忧心忡忡的孩子。
  (摘自2007年8月29日新华网,原载英国《每日电讯报》 插图:董苇)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