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被学生气哭的老师

作者:陈 忠




  刚躺下,准备睡,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只有去厅堂接电话。习惯性地抬头看钟,呵,都23∶30了,谁来找我?
  “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你。陈老师睡了吧”?一个陌生的中年女性的声音。“我曾经听过你的课,记下了你留的电话号码,是你的学生。”
  “是不是遇到麻烦的事,心烦?”
  “老师,你怎么知道?”她感到惊讶。
  “这么晚了,不是特别的烦心,怎么会第一次打电话找我?”
  “是的。前几天,我被学生气哭了。这几天,我一直想发火,骂人,情绪坏透了。”说着说着声音起了变化。
  “别急,你把事情的经过和心里的感受,说给我听,看看我能不能帮帮你?”建立相互理解与信任关系,是决定心理求助与心理施助成败的首要条件。
  “我在一所农村中学当语文老师,教了20多年,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当班主任。这些年,应该说一切比较顺,受到学生与同事的尊重。”
  “祝贺你。农村中学的老师很辛苦。”
  “乡下的条件差,待遇低,但农村的孩子很纯朴、诚实。我也适应了,有家庭,有事业。”她停了停,话锋一转,急切诉说那件极为烦心的事情。
  “上个星期二的三四节课,我的语文课快结束了,突然发现靠后临窗的一个男生打瞌睡,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一种现象。我马上走过去,叫醒他,批评他。没想到,他迷迷糊糊抬起了头,冲着我说了句脏话,居然骂我娘。我是语文老师,我是班主任,我怎么能容忍一个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我?这是20多年教学生涯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我气愤极了,叫他滚出教室,我们班不能要这种坏学生。后来,他妈妈来赔礼道歉,其他老师来求情,校长找我去做思想工作,我统统拒绝,就是不让他进我们班教室。这一口气我咽不下去,太伤自尊了。如今的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的?”
  “我理解你的心情。是的,自己的尊严受到严重伤害,当然气愤,当然难受。事情过去了好几天,师生关系的僵持局面总得想办法打开呀,你说对吗?”
  “反正我不希望他重回我们班。可是,其他班上的班主任都不敢接纳这个学生。今天校长又来找我,真烦人。”
  “你说,还有什么好办法?”
  “我就是想不出好办法,才深更半夜打电话找陈老师求救呀!请你帮我解开这个心结,解除这个烦恼。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怎样走出僵局,我没有高招。”
  “别着急,首先要自我冷静。遇到任何事情,遇到任何困难,请记住,总是办法比问题多。让我们都以平静的心情想一想。”
  电话两头都安静了。一分钟,在深夜,也觉得是个很长的时间。于是,开始了我问,她答。“这位同学一贯表现很差吗?”“不。实事求是地说,他还是一个比较用心读书的孩子。”“呵,他以前经常说脏话骂人吗?”“不是的。”“呵,偶尔一次。”说完,我停顿一下,再问,“他说那句骂人的脏话时,是处于完全清醒的状态吗?”对方迟疑了一下,可能在回忆,说,“好像是伏着抬头时脱口而出的。”“呵。在迷糊的情景下发生的。”我俩用讨论的办法,调查研究,复原事情的真相。
  记得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里,有一段话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这是至理名言。电话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学生在课堂里居然说脏话,骂了老师的娘,这绝对是错误的,不能容忍的;然而又发现,这个学生并非屡教不改,不良行为是偶尔为之,更何况是熟睡乍醒的迷糊状态下的一句“误语”。老师应该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犯了错误的学生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生什么都是对的、正确的,从来都不会犯错误,那还是学生吗?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不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气的老师,那还是好老师吗?想到这里,我用极温和的口吻说,”这件事,让我处理,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
  “你会怎么处理呢?”
  “咱们先看看事态的变化。课堂上,学生打瞌睡,当然不对;老师批评,他却说脏话骂人,那是错上加错;老师情绪化,把他从教室里轰出去,班上同学表示理解,民意肯定支持老师。但是,事情过去了若干天,学生的妈妈来赔礼道歉了,其他人来说情了,校长也找你商量了,老师却坚持不让这个学生进教室,他几天没有了书读,僵局的结果,使人心向弱者——那个犯错误的同学倾斜了。不让他上学,不让他改错,一个老师纵使是班主任也没有这个权利的,你说是吗?作为这个学生的一群好朋友,他们从先支持你,慢慢会转向同情他而逐渐远离了你。学生心理的这些变化,你留意了吗?”
  “我仍在气头上,没想那么多。”
  “所以,我建议你,见好就收吧。目前,打破僵局的钥匙,还是在你手里的。”
  “愿听老师指教。”
  “可不可以这样——”权作征询她的意见,“比如,班会时间,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某某同学那天上语文课打瞌睡,老师提醒时他还说脏话骂娘,如今他认错了,我们给不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同学们一定会鼓掌表示认同的。接着,你请他走上讲台,说话,认错,赔礼道歉,表示悔改。不必苛刻要求,承认错就行。然后,你带头鼓掌,同学也会跟着你鼓掌,欢迎他的进步,相信他一定会说到做到的。这实质上就是接受全体同学监督了。你再次提议大家鼓掌,欢迎他回到自己久违的座位上去。说: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谁都会说错话,做错事的;没关系,错了就改,改了就好。其实,这些人生经历与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学会做人是第一重要的。”我停了停,再征询她的意见。“如果,你真的心平气和了,还谈点自己处理此事的内心感受,作点自我批评,说自己不该情绪化,应该学会宽容,等等,我相信,那效果会更好。倘若这样处理,我相信那些同情他的一伙离你而去的同学,又会重新回到你的身边。他们与犯错的学生,从此会更加信任你的。你说呢——?”我把问号抛给了她。
  沉默了一会儿,她说,“我从来没想到这样处理。不过,你的建议真好,我再想想,可以试试。”
  若干天后,她来电话说:真的照此办理,几次掌声,那位同学哭了,全班同学哭了,她也哭了。师生的僵局化解了,大家更亲近更团结了。谢谢老师。
  (作者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师专校区?摇邮编:332000 插图:廖新生)
  责编:唐河 (本文编号: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