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在摩天大楼里种地

作者:华 生




  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及城市人口剧增之势,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把摩天大楼开辟成农场!这样既能为数百万人提供饮食所需,又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达到给地球降温的目的,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然而,这种看似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真能变成现实吗?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其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呼吁每一个人都来植树造林。但是,现年67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家迪克森·德斯波米尔认为,为满足急剧增长的人口需要,地球上越来越多的森林正变成耕地,我们又能去哪里植树?一方面,现在地球上近41%的土地用于农业;另一方面,人口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从今天的67亿增至92亿。
  
  在30层的楼里种菜
  
  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在纽约总督岛或哈德逊院30层的摩天大楼里,一边生产水果、蔬菜和谷物,一边还能产生清洁的能源、净化污水。据德斯波米尔估计,只需150栋此类建筑物,便能供应纽约市全市一年的饮食所需。利用现有的绿色建筑系统,“垂直农场”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食品,净化城市环境。
  德斯波米尔于6年前提出了“垂直农场”概念,并同对建设“城市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感兴趣的荷兰、阿联酋等国的科学家和风险投资家签署了合作协议。据他估计,农业经济学家、建筑师、工程师、农艺学家和城市规划者,需要用5~l0年时间,将高科技农业实验同最新建筑技术完美结合起来。
  他还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城市变成“垂直农场”,每座农场有30层楼高,能为5万人供应一年的水果粮食,更重要的是,不会产生任何废物。
  德斯波米尔目前正在同潜在投资者们讨论建设第一座“垂直农场示范园”。另外,他还是纽约曼哈顿环保工程公司“纽约太阳能工厂”的董事会成员,该公司曾于5月前在一个钻井浮船上展示了“城市农场”概念。
  
  为何要建“垂直农场”
  
  为什么要在城市中建设“垂直农场”呢?专家指出,在可控环境下种植农作物有诸多好处:第一,城市中没有家畜,因此不会通过未经处理的废物传播疾病;第二,不会因天灾造成农作物大规模歉收;第三,“无赖”转基因品种进入“天然”植物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有农作物都可通过有机栽培方式生长,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或农药,从而没有了有害的农业废物。到2050年,全球8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里。另外,城市已拥有建设“垂直农场”所需的基础设施,而“超绿色”摩天大楼不仅生产粮食,还能供应能源,创造真正意义上自给自足的环境。
  真正的“垂直农场”需要腰缠万贯的乌托邦式慈善家的鼎力支持,比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石油大王爱德华·巴斯。上世纪80年代,巴斯个人出资两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起了“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这个基地占地1.3万平方米,仿佛一个巨大的温室,雨林、沙漠、草原和海洋应有尽有。
  在当今社会,建设一个更小、更简单的“垂直农场”可能也需要两亿美元。据悉,来自耕地供应不足的国家的富翁,也许会提供这笔建设资金,如日本、冰岛、阿联酋的可能性最大。德斯波米尔教授相信,第一个“垂直农场”将在15年内建成。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建设“垂直农场”的资金很有可能来自销售石油所得。
  
  “垂直农场”或能遏制全球变暖
  
  怎样才能遏制气候的不良变化?专家认为,只有植树造林才能遏制全球变暖这种不利局面。发展室内农业还可应对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那么,只能把相当于巴西国土面积的土地开辟成耕地,才能养活多增加的几亿人口。这还没有考虑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淹没更多陆地的因素。
  根据播种的农作物类型,一个“垂直农场”也许能把数千亩农田永远地变成树林。眼下,这些估算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推测,不过,一个现实案例可让我们一窥“垂直农场”的发展前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块种草莓的农场被“安德鲁”飓风夷为平地后,农场主将其变为一个水培农场,他们在室内和大楼的每一层顶部种植草莓,如今,单位面积的产量约为过去的30倍。
  (寒江雪摘自2007年8月14日《梅州日报》插图:董苇)
  ■责编:叶万军 (本文编号: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