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五层需求让学生“一网情深”

作者:平泳佳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者中,青少年占了4500万,成了网络用户主体。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1650万人,占到了19%。
  到底是什么“网”住了学生?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了什么?记者发现,如果以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参照,可以发现中小学生对网络的需要存在明显的五大层次。
  
  第一层次:信息需求
  
  搜索资料是中小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有统计显示,49%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查高考资料,比如招生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其他感兴趣的资料。
  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成为了一个无形、无限、无障碍的“校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于处于应试压力下的他们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网上的信息资源比任何一座图书馆的都要丰富,互联网给了中小学生一个极度广阔并且相对自由的空间,他们能够利用网络获取到更多他们平时难以获得的更新、更广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去了解并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网络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多数学生表示,正常使用互联网基本上不影响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调查表明,使用网络和不使用网络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经常使用网络的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较高。
  
  第二层次:沟通需求
  
  聊天交友,是大部分网络使用者的共同兴趣,也占用着他们大部分的上网时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同样地满足了他们对于自由沟通与交流的迫切需要。
  如今中小学生上网一般都会习惯性地打开QQ或者MSN,这些软件帮助他们搭建了无障碍的沟通平台。曾有家长很武断地认为:“上网,只是一群无聊的人在共同做一些无聊的事。”但很多人忽视了中小学生上网最大的理由是因为寂寞。目前大部分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中比较孤独,渴望能与人交流与沟通。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相比男生,女生更加喜欢网络聊天。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的冲突或者不善于与人交往,很多女生都倾向于上网找网友聊心事,宣泄自己的感情,网络满足了他们日常难以满足的沟通与交流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小学生网络聊天现象的出现,正确引导远比一味阻止有意义。
  
  第三层次:愉悦需求
  
  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喜爱甚至痴迷,是中小学生使用网络遭受非议的最主要原因。确实,在网上,有很多游戏让人流连忘返,“魔兽争霸”“联众棋牌”“跑跑卡丁车”,这些都是让中小学生备感兴奋的名字。很多人只知道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却没有想过这是他们对自身追求快乐感与满足感的合理诉求。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了,除了放假,中小学生再也难以找到时间出去放松身心,而在电脑普及时代,上网玩游戏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
  如果要对网络游戏的特质作一个归纳,那便是刺激、有趣、叛逆、释放压力、炫耀、虚荣与征服,他们在游戏中寻找到了现实中不可能获得的地位感、成就感,体会到了现实中无法体会到的团队合作,这些理由让中小学生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网络游戏。
  中小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获得快乐与满足。而在现实社会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被肯定,大多数普通学生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他们最容易感到失落、孤独与不快乐。网络游戏的兴起,无疑给了这些孩子以希望。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互动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有他们需要的很多东西。网络游戏并没有这么可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用对网络游戏反应过度,因为即使没有网络,很多人也会在自己心里自觉不自觉地建立起一个精神世界,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试想,如果我们能够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快乐与满足、得到肯定与尊重的机会和环境,他们还会如此热衷于网络游戏吗?
  
  第四层次:参与需求
  
  网络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提供给了中小学生一个接触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对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以重重一击。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青少年的全球视野,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于是自然而然,随着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中小学生具有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强烈意识与迫切愿望。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要教育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其实是要求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各种社会事务中去,培养他们的能力,而网络无疑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从若干年前风靡一时的以公益活动为核心的上海四大学生门户网站,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通过网络作为固定的交流、活动、发展方式,再到学生自发利用网络进行社会大型活动的组织、宣传与联络,如今已有不少中小学生把网络作为自身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第一选择。
  曾几何时,人们突然发现,中学生做的网站、开的BBS、写的博客,已不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校园随笔,他们开始激烈甚至看似有些不合时宜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属于他们的话语权。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开始要求做更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梦想,他们利用网络作为载体,期望能够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有限的力量。
  
  第五层次: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大部分成年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小学生的自我价值仅仅体现在其学业成绩上,考上名牌中学、名牌大学便是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事实上,中小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是多元的,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当这些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亲眼看到一个个同龄人因为网络而一夜成名时,他们开始意识到,网络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公平的机会,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从6年前一个叫满舟的高中生因为钻研黑客技术而被保送进复旦大学后,孩子们开始疯狂地热爱起网络技术,他们中的一批佼佼者成为了后来被广为传颂的少年CEO;当6年前一个高中生在易趣网站上成功卖出第一支铅笔的时候,电子商务已经正式走进了中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在他们未满18岁的时候便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商店”;当一个初中生将自己制作的视频放在互联网上的时候,每个年轻人都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导演,也可以写小说,也可以拍电影,于是学生博客、学生播客开始风靡……
  因为网络的存在,他们发现原本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可以借助网络一一成真,网络成就并放大了他们的能量与价值。至少,网络给了他们比现实生活更加充满期待的未来。当看到一个又一个鼓足了勇气、坚定而执著地在网络中实现自己理想与价值的“小孩子”出现时,人们不禁要想,是网络给了他们一个舞台,还是我们给予他们的关注和理解太少。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除了网络,我们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哪些舞台来满足他们展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求?
  (摘自《上海教育》2007年第5B期插图:董苇)
  责编:子 丑(本文编号: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