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中国植物学先驱

作者:胡宗刚




  1933年12月,胡先骕再度来到江西,出席农业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他力陈由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省农业院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的主张,得到与会理事们的赞同。1934年5月中旬,胡先骕派秦仁昌南下,勘查地形。在总面积约一万多亩的园址内,秦仁昌发现约有二千五百亩谷底平地与缓地可供苗圃使用,其土质肥沃,在庐山首屈一指。他非常满意,即回北平,向胡先骕汇报南行经过。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到8月中国科学社在庐山举行第十九次年会,植物园借四方科学家云集庐山的机会,举行了成立典礼。
  庐山森林植物园以后的发展,一直得到胡先骕的关照。即使到1961年,胡先骕已失去往日的地位,当得知庐山森林植物园由于下放给地方管理,经费不足陷入困境时,他依然约见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反映情况,使植物园重又获得科学院的关注。
  
  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
  
  1950年,胡先骕根据自己多年研究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遗传学和古植物学各方面的心得,提出并发表《被子植物的一个多元的新分类系统》,对被子植物的亲缘关系作了重要的革新,不仅在目与科的排列上有重大变更,而且对若干科的分合,也有新的建制,使分类学更加符合植物学的其他学科研究结果。此外,他还整理出一幅“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他的主要论点是被子植物出自多元,即出自15个支派的原始被子植物。这是中国植物分类学首次创立的一个新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也是胡先骕在新中国成立后完成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它刊载在新创刊的《中国科学》第一卷第一期上。
  分类系统是从事分类研究的工具,要获得研究者的广泛接受,首先系统必须表明亲缘关系,同时便于实用。若不能表明亲缘关系,即使便于实用,也只是一个人为的分类,而不是研究科学的真理。胡先骕提出新的系统,修正了其他系统中的人为成分,运用相关证据,强调了在被子植物中存在的单槽花粉和三槽花粉、雄蕊向心发生和离心发生的不同在系统分类中的重要性。
  胡先骕提出的多元的新分类系统,对传统分类学和机械的一元论哲学都是一种背离,因而遭到不少人的冷遇和讥笑。直到他去世三十多年之后,才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肯定和重视。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朱光华博士在2004年胡先骕诞辰110周年的纪念会上,对胡先骕的学术成就给予了至高的评价,并称他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
  ( 摘自《不该遗忘的胡先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版)
  ■责编:叶万军
  (本文编号:3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