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作者:丁昌金




  两千多年前,一位老先生让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众生各言其志,但只有一位叫曾皙的学生,他的观点正合了老师的心意:在暮春时节,与一帮朋友洗完澡,沐浴着春风丽日,然后舞之蹈之踏歌而归——这就是孔子心目中理想和谐的社会。
  2001年,一个叫米卢的南斯拉夫人,带领中国足球队员玩起了网式足球的游戏,当时毫不理解的国人只能给他一片嘘声,但就是这样的快乐足球把中国队历史性地带进了世界杯。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一位音乐家不幸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数年后,人们以为这位老人早就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后来,人们意外地发现这位老人非常健康。有人好奇地问其中的原因,老人笑呵呵地回答:“我怎么会老呢?我每天连铡草都是四分之三拍的。”
  凡此种种,莫不昭示了一个道理:良好的情绪、快乐的心态对一个人的发展何等重要。
  教师作为普通人,烦恼当然在所难免,问题是当我们遇到烦恼时该如何解脱。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讲座——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辅导。专家教给我们一记绝招:对每天的痛苦和烦恼忽略不计,从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快乐。听了这个专题讲座,有同事说:让我们老师做快乐作业不就是叫我们服麻醉药嘛!话虽这么说,若能找到快乐毕竟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试试也无妨。于是几位同事便试着用专题讲座里介绍的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来寻找快乐。嗨,想不到日常这些劳心劳力枯燥机械的工作中还真蕴涵着不少的快乐!比如说,清晨上班发现办公桌上躺着学生送来的教师节贺卡,心里感到很快乐;比如说,那位全校闻名的捣蛋鬼,居然在午休时带了几个同学清理垃圾,真是让人又惊喜又自豪!比如说,班里那位从不好好听课做作业的孩子,近来破天荒地进步了,自己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心里也是乐滋滋的;比如说,那些淘气包“屡教不改”违反纪律时,忍不住对他们大发雷霆,可是一转身他们又“老师、老师”一声声叫得那么亲热,真让人感动;又比如说,有几天感冒嗓子哑,孩子们课间纷纷前来问候,还有好几个孩子回家拿来感冒药,原来孩子们的心灵那么美好!通过找快乐,我们学会了赏识学生;我们对学生的赏识,又激励着学生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使得我们师生双方都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我们学会了去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呵呵,快乐竟是“学会”的!
  众所周知,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作的节奏加快,竞争的压力增大,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无论何时何地,老师们无不强烈渴望着一种相对宽松、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那么,与其等“明天,做一个幸福的人”,何不即刻就做一个快乐的人呢?因为,说到底,一个人快不快乐,取决于他是否愿意发现,愿意珍惜。
  (作者地址:深圳宝安区西乡清华实验学校邮编:518126)
  责编:蔡兴蓉(本文编号: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