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学二老师

作者:熊德斌




  学二老师姓“夏”名“学一”,镇教育办公室成教专干,年近花甲,精力旺盛,为人豁达乐观,与世无争,无论老少皆能友好相处,同事们便亲昵地称他为“学二老师”。
  学二老师身材高大,身体壮实,常着中山装,黄黄的牙齿昭示着岁月的沧桑,浓密乌黑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俨然主席头型派头,红润的脸上笑意常挂,和善有加,活脱脱弥a佛状。前几年,我兼职教办工作,便与学二老师成了忘年交。
  学二老师语文功底深厚,常常冷不防蹦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一类妙句,让我们叹服不已。每当忆及当年在小学“帽子班”教语文时,学二老师更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说自己的弟子们语文成绩十分出色,在全区的升学统考中一举夺魁。那年所教班级竟然考上中师中专8人(这在那个年月十分了得),且有一名弟子作文得了满分,让人歆羡,号称“地方游击队”打败了“正规军”(指完全中学)。谈到那段教学生涯,学二老师特别引以为豪,似乎无形中自己的形象又高大了几许。
  学二老师擅长打球,当年算得上是个篮球健将,运球不急不缓,指挥不温不火,让人防不胜防。稍不留神,一个中投,空心入网;一个篮下勾手,擦板而进,常令对手望球兴叹,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学二老师最拿手的当数乒乓球,读中学时就是县级运动员,经过正规化的训练,多次代表学校参赛,成绩骄人。如今上了岁数,但每天清晨仍然坚持与几个乒乓球爱好者对阵,你推我挡,把几个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而学二老师脸不红,心不跳。索其要诀,告知腕力为本,步法为先,方能游刃有余。前几年,镇里每年春节举行乒乓球赛,学二老师每每夺冠。于是倾其所得奖金购来崭新球台,扯起“乒乓球协会”的旗号,招几个弟子义务训练,乐此不疲。
  学二老师嗜好对弈,棋艺不高,但常能出奇制胜。闲暇时,我们常在一起“杀”几盘。很多时候,本来我的棋占很大优势,但学二老师思路诡谲,不消几个回合,便柳暗花明,令我进退两难。这时,学二老师喜形于色,嘴里哼着跑调的《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三军过后尽开颜……”尽管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诗进行了胡乱搭配,但棋艺却不得不令我心服口服。
  学二老师在工作上毫不含糊,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平易厚道,诚实守信。管它世事如何更迭,大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风范,始终乐呵呵地笑对生活。这,或许就是他人生中最经典的部分。
  (徐培俊荐自《思维与智慧》2007年第4期)
  责编:叶万军(本文编号: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