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名人的“破格”录取

作者:张 鸣




  胡适的偏题作文
  
  胡适参加清华留美生资格考试,第一场考国文,作文题目是“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老兄一时兴起,在考场上考证起“规”和“矩”的起源来,将一个带有道德性的论述题,做成了考据文章。即使不是今天的语文老师,碰上个按规矩来的考官,恐怕也会判他跑题,就算开恩不给零分,成绩无论如何也好不了。可是,奇迹出现了,那场考试的判卷人恰巧是个跟胡适有同好的“考据癖”,阅卷之后大喜过望,提笔给了胡适100分。考虑到另外几门胡适考得很差,而且最后录取的名次也很靠后,所以说,实际上是这篇跑题的作文,把胡适先生送到了美国。
  
  不懂洋文的钱穆
  
  钱穆的运气没有胡适那么好,不仅没有机会留洋镀金,甚至连国内的大学门也没进,只在几个中学做做孩子王。不过,在钱穆写的几本书出版之后,好事情也来了。没有大学文凭的他,居然进了燕京大学做教授。不懂洋文的钱穆,居然还挑三拣四,批评学校的S楼M楼之类不够中国化。结果呢,学校当局还真就改了,S楼变成斯楼,M楼变为穆楼。之后钱穆如日中天,成了大牌教授,先后在清华、北大、西南联大等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任教。
  
  作文奇才张啸虎
  
  1944年,复旦大学在重庆招生,湖南青年张啸虎报考新闻系被录取。张啸虎的录取是很特殊的。他数学考了零分,但两篇作文(一篇白话文,一篇文言文)都考了100分。作文能考满分,是复旦大学考试史上前所未有的。按照规定,主科如果有一门吃了“鸭蛋”就不能录取,但张啸虎的作文得了100分,是“史无前例”。新闻系主任陈望道老师爱才,认为一个投考新闻系的学生,一支笔这样棒,应该破格录取。经过他力争,终于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张啸虎。
  这位“才子”后来成为一名作家,留下文论和散文、译文二百余万字。
  (夏明亮摘自2006年7月5日《老年生活报》)
  ■责编:叶万军(本文编号: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