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作者:林炊利




  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公认的倦怠类型有:
  
  1.精疲力竭型
  
  这类教师在职前一般受到家庭的娇生惯养,在父母的呵护下相对“一帆风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职前没有较好地培养起来。步入教师岗位且独立面对一堆复杂琐碎的教学和日常事务时,往往穷于应付。加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校追求升学率,要求教师无偿地加班加点。在工作高压下一般教师难以坚持下来,而是选择放弃努力,通过减少对工作精力和情感投入使自己达到心理和生理的调和、平衡。他们认为,不管自己工作得多么努力,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因而不再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有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这类教师一旦出现倦怠症状就较难恢复,因为这与教师的性格、气质等内在特征紧密联系,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与这些内在特征相联系的倦怠症状就较难恢复,而且倦怠本身会得到自我强化,很可能由初级上升到中级,甚至发展到高级阶段。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代表团提出教师上岗必须获得心理健康证书的议案,这可以让学校提前知晓教师的性格和气质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不安排此类教师担任事务烦杂的班主任工作,只做学科老师),防止教师出现此类顽固的倦怠症。
  
  2.狂热投入型
  
  这类教师一般富有理想,而且有追求成功的极大渴求,能狂热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若学校文化和人际关系网络能够成全此类教师的狂热发挥,则他们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能成就这种理想的学校环境毕竟不多,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相对僵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之中,更是难觅这种宽松土壤。因此,这类教师之中的大多数人,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会产生巨大反差,拥有的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当内心整个信念体系突然坍塌时,最终将会屈服于现实,变得随波逐流。
  
  3.能力富余型
  
  这类教师通常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具有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专业素养较好,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出众。相对封闭、机械、单调的教师职业对他们而言,缺乏刺激。他们总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从事教师行业是“大材小用”“暴殄天物”。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开始敷衍塞责。通常而言,这类教师会选择进一步深造,或者更换其他工作。能力富余型教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学校有待开发的一批重要的人力资源,只要学校领导适时地给他们派发任务,让他们不至于感到工作量太小和刺激源太少,就可能收获一石二鸟之效:既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保持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又有效开发利用了学校的人力资源。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一书)
  ■责编:蔡兴蓉 插图:董苇 (本文编号: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