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倾听,使生命润泽

作者:岳金春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著
  
  “听”这个字是由耳朵、眼睛、心与脑组成。
  “我们天生以为自己有耳朵会听,但用心听、用脑子听,和只用耳朵听,差别很大。”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这么诠释。
  教育变革应该让每一位普通教师学会做“家常菜”——倾听,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到“润泽”。
  “润泽”这个词表示湿润的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教师和学生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倾听的信赖关系。教室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激情的音调:“同学们,来,勇敢地说出你自己的意见!”“你有不同的想法吗?”“你一定能读得超过她!”“来,把手举高一点。”这看似是“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可这样的课堂里,时间一长,学生不仅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获得丰富的知识,反而会变得浮躁、自大、拒绝倾听、心灵闭塞。这是“润泽的教室”吗?我们究竟离它有多远?
  我们来看看《小鱼的梦》的教学。
  
  周老师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能使孩子感悟美、欣赏美的途径,巧妙创造情境,倾听学生的声音,抓住生成点,让课堂洋溢梦境般的诗情画意。课始,教师用甜美的语调缓缓地叙述,将“小鱼”“带入”学生当中,也将学生领入美好的情境中。此后,教师又播放优美抒情的乐曲,出示鲜艳的小鱼图片,连生字的出示都紧扣“小鱼”主题,使学生都沉醉在小鱼的梦中。在教学过程中,常能听到教师颇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如“小鱼的梦有趣吧?你们愿意自己也读一读课文吗?”“神秘的小鱼游过来了,他们身上就藏着小朋友刚才画下来的不懂的字”……凡此总总,不仅给学生以美感,更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了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
  教学中,周老师摈弃了分析讲解,以自读、引读、比动作读、男女生交替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地、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倾听、想象,再现语言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优美意境。这样的指导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学生理解课文遇到困难时,教师又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如做动作辅助理解什么叫“咂咂嘴”,优美的描述配合简笔画帮助学生感知何为“珍珠被”,而“甜甜的梦”的理解则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置换角色来想象,并练习说话。
  教室里那样安静,每当有同学发言时,其他人都侧着脑袋倾听着,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柔和。那份润泽,是师生日久生情的默契,是耳濡目染的熏陶。它真真切切地告诉我:如果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他们倾听的能力。不要以发言为中心来考察学生,而要以是否学会了倾听来考察他们。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使每个学生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生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因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环境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师生、生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
  只“倾听”学生的说话内容再加以解说、补充、评论,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实际上是站在学生的上面俯视学生、审视学生,并不能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同一个高度“倾听”,除了听内容,还要听心声、心情。这样的“倾听”才是比较全面的。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倾诉,他们希望成人能听听自己的心声。为父母、教师者,应该挤出时间听孩子述说。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门的“金钥匙”,有利于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心灵与心灵是渴望交流的,交流中可以产生理解和温暖,能够使生命充满意义。
  “倾听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看法,而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日本佐藤学先生的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因此,说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投球”纷纷落地的确是不为过的。还有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自己没接住球还让学生去替他捡,像这样的互动如果持续的话,那么投不好球、投偏球的学生就会变得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
  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学生回答中明显的错误,老师也会充耳不闻,甚至还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你真会观察!”……这些课堂话语或许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吧,但是,我们仔细地想想,教师认真倾听了吗?殊不知,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老师们,每节课后问问自己:今天,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吗?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在课堂的“对话”中真诚倾听学生的发言是至关重要的。
  再说深一步的话,不擅长接球的教师,应当专心一意地直面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
   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鸣。
  王荣生博士在《语文课程论》中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建构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倾听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实际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较之集体划一的教学,恰恰需要教师更积极地与每个学生更复杂地互动。课堂实践中,大多数的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看法,而并不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
  而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
  (作者地址:福建省仙游县菜溪电力希望小学 邮编:351262)
  责编:唐河 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