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瑞士职业教育很“吃香”

作者:钱慰曾




  瑞士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但可以称得上人才济济,人才资源是瑞士唯一的财富。而谈到瑞士的人才资源,就不能不谈瑞士的教育。教育是人才资源的基础。因而,从根本上说,教育是瑞士的立国之本。
  瑞士对教育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这个国家没有国家级的教育部,教育经费大部分由各个州自筹。联邦政府只起一些最基本的协调作用,还发放一些补贴。据统计,瑞士每个州平均将其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用在教育上,联邦政府用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占联邦政府预算的8%。由于国家投入大,所以对瑞士的家庭来说,义务教育是免费的。
  瑞士的教育结构比较合理。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基本上消除了文盲;高中的比重小,中等职业教育比重大: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两次分流,约60%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学习,约20%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介于会考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学习,只有20%的学生进入会考高中学习,向高等教育领域发展。
  职业教育是瑞士教育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立法上,关键体现在对职教的认识上。瑞士教育界人士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尖子。没有一个严谨的、完整的、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取得经济和社会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科学技术的高水平与行业的高水平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两者的相互结合,社会才能平衡,经济才能发展。
  职业学校教授相关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文化及商业知识,如银行、经济、民族、语言、外语、公民学以及数理化、绘画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学习期间还一定要到工厂或其他单位做学徒实习,只有在学徒期满后经过地区考试委员会的考试,才能领取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成为正式的技术工人。
  如果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还可以继续接受培训取得师傅证书,或者经过业余学习投考高等技术学校,最后取得工程师资格。瑞士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和实情,照样是有出息的。
  (杨松摘自2006年8月11日《北京晚报》)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