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有趣的状元

作者:程俊松




  三最状元
  
  宋朝山东须城人梁颢,字太素,少年时就有宏大志愿,并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但其时运不济,屡试不中,饱受世人的冷嘲热讽。然而,他并不冷眼官场,灰心仕途,仍不改初衷,刻苦学习,还自我解嘲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才考中状元,前后共47年。他在宋真宗时先做翰林学士,后又“权知开封”,因暴病突发而仙逝,享年92岁。这样,梁颢不仅成为我国历史上参加科举考试历经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状元,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状元,号称“三最状元”。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曾写过一首自嘲诗。现录于下:
  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
  饶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
  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惟有子孙迎。
  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
  
  角力状元
  
  北宋初期,科举殿试规定3个题目,最先做完题并交卷者为状元。据说开宝八年(977年)丁丑殿试时,汾州考生王嗣宗与另一考生赵昌言同时交卷。为争先后,二人在殿前争吵起来。最后,还是主持殿试的宋太祖出了个“妙招”,让二人当场角力。谁赢谁就是状元。王嗣宗获胜,奔跑到太祖面前,跪地高声奏道:“臣胜了!”太祖禁不住大笑,将其钦点为状元。“角力状元”便成了王嗣宗的绰号。
  
  饽饽状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的状元李蟠,身材高大,食量也大得惊人。因为殿试是以一白昼为限。中间不允许外出就餐,李蟠为了不致中途饿肚子,入考场时竟带了36个饽饽。他虽有一定文才,但文思较为滞涩。到天黑时,别的应试者都已交卷退场,唯独他迟迟不能交卷。监考官及守护的军士再三催促,他哭着哀求道:“我平日苦读诗书,一生成败就在今朝。万望莫再相逼,以成就鄙人功名。”监考官见其十分可怜,便不再催促。就这样。他一直到深夜四更时分才答完卷,卷子交上了,饽饽也被他吃光了。此事传到宫中,康熙皇帝不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认为他是“苦心之士”,并钦点其为状元。从此,“饽饽状元”便成了李蟠的绰号。
  (扬金会摘自《龙门阵》2006年第9期)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