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迁都之梦

作者:李国强




  我到过不少国家的首都,也惊叹过一些首都城市建设的大气与典雅。然而,当我乘夜航班机,从进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上空开始,到穿行其间、离开之后,这座崛起于巴西中部高原的新城,对我所产生的视觉的冲击力、心灵的震撼力和情感的记忆力,却是空前的。
  和一般的城市不同,隔着机窗鸟瞰,夜空下的巴西利亚不是一片圆饼式的灯海,而是呈巨大的“十”字。一出机场,我就迫不及待地向前来接站的大使馆科技参赞请教。参赞莞尔一笑说,你说对了,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是一架东西朝向的巨型飞机,这座城市的成功圆了巴西人的百年迁都梦。明天,我们将从“飞机”尾部进入市区,领略它的风采。
  宾馆区在“机尾”。“机尾”的主体建筑是火车站和库比契克纪念馆。我们穿过“机尾”,登上位于“机身”后段的巴西电视塔,塔高244米,是俯视全城的绝佳处。站在电视塔瞭望台上,视野里几乎看不到鳞次栉比的建筑,拥挤的街区,及令人眼花缭乱的交通。从“机尾”到“机头”,长10公里,“两翼”宽20公里。两条6车道从“机尾”直通“机头”,中间是300米宽的绿化带,勾画了整个城区的基本脉络。
  在“机身”与“机翼”的连接部位,座落着巴西利亚大教堂、国家剧院、巴西银行、中央汽车站等风格各异的建筑,既壮观宏伟,又浑然天成。大教堂是一个建筑典范。它一改欧式风格,外形呈皇冠状,用水晶石片和彩色玻璃装饰,其主体部分在地下,设计精巧,自成一格。因为采光和音响效果特别好,所以又称阳光大教堂。“机翼”则是由立交公路及其两旁的一排排多为6层楼公寓群组成的一片片方形住宅区和商业区。
  作为核心区,从“机头”到“机身”前段,荟萃着三权广场、总统官邸、国会大厦、总统办公楼、最高法院、外交部、展览中心、印第安人博物馆、部委办公楼,以及一些大企业、银行等风格迥异的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分散配置,彼此保持较大空间。整个城区的绿化面积占60%,人均绿地达到100平方米。特别令人羡慕的是,大部分城区被湖水拥抱,而湖水来自筑坝拦截而成的帕拉诺阿河。碧波粼粼的人工湖偎依着花园般的城市,这种生态城市的整体设计新颖,构思独特,城市建设前卫,宛如一幅充满巴西现代主义艺术的画卷。
  真难想象,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稀树荒原。巴西利亚不以历史悠久著称,而以城建特色见长。它的杰出设计和精心建筑,使它一举成名,在启用27年之后,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录中最年轻的城市,为巴西赢得了一份难得的殊荣,进而圆了巴西人的迁都梦。
  巴西500年历史,殖民统治就达322年。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就是从海上登陆,进而侵占整个巴西的。此后首都均设在沿海城市,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作为土地广袤的大国,定都沿海,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自18世纪初,就有有识之士提出将首都迁往内地。巴西独立后,迁都更成为热议。1891年,迁都被写入宪法,次年确定新址在中部高原,1955年最终选定。
  1956年,库比契克就任总统,他以“一天等于50年”的宏大气魄和创造精神,举全国之力,推进新都建设。工程从一开始就进入倒计时,把建成日期定于1960年4月20日。
  巴西利亚设计方案在全世界招标。从26个方案中,选定巴西著名设计师卢西奥·科斯塔的方案。这位总设计师至今还活着,100多岁了,在三权广场立有他的雕像。总建筑师由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尔·尼梅尔担任,此公参加过联合国大厦的建设,是一位资深专家。聘请著名风景设计师罗伯特·伯勒·马克斯负责遴选观赏植物品种和绿化。3名巴西人担纲,3万名巴西人每天24小时轮班作业。经过41个月的努力,一座构思新颖的现代化城市,就在亘古荒原上拔地而起。这在南美洲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城建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是富有独立精神的巴西人,在挣脱殖民枷锁赢得独立后创造的一个奇迹。
  从宏观上说,巴西利亚是城市建设的精品;从中观乃至微观上说,每一处建筑,每一尊雕塑,都堪称艺术品。我们盘桓最久的是三权广场,其最具特色的建筑是国会大厦。这真是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办公大楼,由两座各25层的高楼组成,两楼并立,中间有走廊连接,形成一个“H”形。“H”在葡语中又是人民的人字中头一个字母。楼底部宽阔的底厅平台上,两只巨“碗”一正一反地摆放着,正放着的“碗”代表众议院,寓意是广采民意;反扣着的“碗”代表着参议院,寓意是集中民意。在三权广场的另外两角,是总统办公楼和最高法院。
  巴西利亚雕塑众多,且极富特色。法院楼前一尊女神雕像,她蒙着双眼,手握一柄平放在双膝上的剑,庄严肃穆,一派凛然正气,象征着法不容情。这尊雕像称得上是极品,从创意到造形都让人过目不忘,叹为观止。女神呈坐姿,看似娴静美丽,并不威严,但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司法的内涵。建筑是无声的语言,凝固的音乐。巴西利亚从整体设计到局部甚至个体,无一不透视着巴西人的理想、追求、气质和自信。
  是的,法不容情,然而历史却钟情于一切有功于祖国的人。当年领导巴西利亚建设的库比契克总统,在建成之后第二年就卸任了,后在担任参议员期间,还被军政府中止了政治权利,并不幸死于一次车祸。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他,巴西利亚没有忘记他,为他而建的纪念馆、纪念碑,和横跨在帕拉诺阿湖上的美丽的库比契克大桥,成为巴西人的骄傲和国外游人津津乐道的景点。在三权广场,白色高大的拔牙者起义雕塑,是纪念1792年4月21日被镇压的一次起义的,其主要领导人是一位牙科医生。那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巴西独立的纲领,直到今天巴西每年都为之举行纪念活动。库比契克总统将新都启用日期定在4月21日,也是为了缅怀这些为巴西独立献身的先驱。
  目睹拔牙者起义雕塑,我耳畔仿佛传来伊皮朗加河畔“不独立,毋宁死”的吼声。昨天,我们在圣保罗参观了独立英雄纪念碑。那是1822年发生的巴西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葡萄牙议会要巴西摄政王唐·佩德罗回国,遭到拒绝。9月7日,唐·佩德罗在视察途中,接到议会决议,愤然扔掉象征葡萄牙的帽子,高呼“不独立,毋宁死!”宣布巴西独立。后人在唐·佩德罗发出气壮山河的独立誓言的伊皮朗加河畔,建起这座巍峨的纪念碑,并把这一天定为独立日。2004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巴西时,来此拜谒并献了花圈。饱受殖民苦痛的巴西人民尊崇独立精神,理所当然地受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圣保罗曾经是巴西首都,新老首都都建有以独立为主题的大型纪念建筑和雕塑,这是耐人寻味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迁都之举,本质上是巴西人民独立精神的产物,是灿烂的民族精神之花结出的丰硕果实。
  徜徉于三权广场,匆匆穿行于城区,我们不仅为巴西利亚的城建倾倒,更为巴西人民的独立精神所感动。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首先赢得政治独立,然后才有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巴西利亚向世人昭示的,正是巴西人的这种处世的能力、魄力和魅力。
  (作者地址:江西省科技厅 邮编:330046)
  责编:曹凯新 插图:陈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