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

鞭子能否打出男子汉

作者:江 南 胡雪良




  一家只接收未成年男孩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因其准军事化、封闭式和“奖罚分明”的特殊训练方式,尤其是罚吃辣椒酱、黄连甚至挨鞭子的另类惩罚手段,在让一些家长收获“欣喜”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究竟是应遵循“不打不成器”的古训,还是要更关注孩子的自尊心?
  暑假期间,位于杭州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再次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这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宣称为没时间、没经验管教孩子的家长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只接收未成年男孩,目标是“为打造成功男子汉奠定基础”。训练方式则借鉴美国西点军校,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训练,保持10%的淘汰率。在致家长的信中有这样的声明:孩子“有越规行为,将按照越规大小受到惩罚,最重的将是鞭刑。若要心疼,请提前告知。”
  
  训练内容有针对性
  “西点男孩”苦乐相伴
  
  尽管特殊的训练方式引来诸多争议,每月2500元的费用也不算低,可这并没有让家长们却步。据了解,已有200多个男孩先后被送到这里受训,除本地孩子外,还有来自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乃至意大利、匈牙利的海外华裔孩子。今年暑期班的名额已满,但训练中心每天仍会接到二三十个报名咨询电话。
  8月2日,黄先生专程从广州赶到杭州,探望在“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受训一个月的儿子。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平时胆子太小。虽然目的就是让孩子吃点苦,但他心里还是不免牵挂。
  孩子向他叫苦不迭:衣服都要自己洗;暑假里根本没睡成懒觉;一圈圈地绕操场罚跑……不过,孩子也承认,“虽然苦,但还是挺开心的。”让黄先生欣喜的是,一个月的训练虽然不能彻底改掉孩子的缺点,但孩子不仅体能得到了锻炼,还明显地懂事、合群了。
  在暑期里,“西点男孩”们每天的生活作息和训练内容大致如下:7点半起床锻炼,8点半到10点半做暑假作业,10点半到11点半是娱乐时间;下午要练字、学英语,之后有溜冰、乒乓球等活动;晚餐后,安排了1小时的围棋、跆拳道等课程训练;睡觉前,则要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倒立等,晚上9点半准时就寝。此外,训练中心还会不定期组织智力竞赛、辩论赛、球类比赛等。
  训练中心的万国英主任介绍说,这些训练内容都有其针对性:跆拳道训练可以增强毅力;围棋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缜密性;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可以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集体活动则注重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吃苦挨打是否定能成器?
  专家认为惩罚教育要有度
  
  “西点男孩训练中心”之所以备受关注,“鞭刑”等惩罚式教育方式是目光的焦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训练中心虽然不是学校,但“孩子犯错要挨鞭子”,毕竟让人闻之心惊。
  据介绍,目前训练中心已成立3年,还没有家长因此投诉。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就是冲着“打”,才把孩子送来的,“不打不成器”有它的道理,相信老师不会没道理地随便打孩子。
  万国英是训练中心的创办者,也是唯一可以动用“鞭刑”的人。她有自己的观点。“这些处罚措施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让他们吃点辣、吃点苦、挨点痛,相信能够长记性。”
  在“西点男孩训练中心”特殊的处罚规则中,孩子如果说脏话,要吃辣椒酱;咬手指甲的,吃黄连;说谎,挨鞭子,用七分力;成绩明显下降,挨鞭子,用八分力;不注意安全,挨鞭子,用九分力。
  鞭子其实是一根包裹着布条的塑料跳绳,平时锁在抽屉里。万国英解释道:“包上布条,打在孩子身上不会太痛,而且我会控制好力道,打过之后身上会有红印子,但不会打伤孩子。”据称,训练中心约有10%的孩子挨过鞭子,动鞭子时其他孩子也要在场,以起到“威慑”作用。
  “男孩成器,一定要举起鞭子?”杭州一家媒体曾开通热线征询读者意见,结果赞同、反对的声音几乎同样响亮。有市民认为,对于没有判断力的未成年人来说,需要用惩罚的手段进行教育。而一位教育工作者则说:“溺爱、放任固然不是好的教育,但‘鞭子’同样不是好方法。”
  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张伟平教授表示,像这样的特殊教育机构,对那些家长、教师都管不了的孩子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何惩罚,还应讲究度;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一味用鞭打方式来惩罚,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孩子的暴力倾向等。
  
  另类教育绝非万能
  家长更应学会教育孩子
  
  杭州男孩城城让他的妈妈伤透了脑筋,“说什么都跟家长对着干,从来不帮大人一点忙。”于是父母下决心送城城去“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吃吃苦头。训练中心的本地孩子每两周可以回家过个周末,不久前,城城回家,看到妈妈在洗衣服,破天荒地问了句:“要不要我帮忙?”还主动帮着把晾干的衣物分门别类收好。妈妈觉得城城真的长大了。“西点男孩训练中心”让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惊喜。
  在训练中心,“西点男孩”平时的训练周期是3个月,有特殊需要的可以申请延长,暑期训练则是一到两个月。不过,这里的老师们也承认,靠几个月的训练来改变一个人很难,这样的另类培训教育绝非万能。
  训练中心只招收初中之前的男孩,根据教育经验,训练中心认为他们的另类教育方式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更容易显现成效。对于个别严重违反行为规范、经过3次批评教育仍旧不改的孩子,训练中心也只好请他们退出。
  一位跟踪拍摄“西点男孩”的摄影师感叹,孩子身上不少毛病、弱点,其实都是成人世界的折射。许多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家长的影响。
  杭州市青少年热线咨询师杨迪表示,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所特殊教育训练机构就能解决的,孩子的教育重在平时点点滴滴,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能替代,更不能放弃。“现在许多家长要在外‘打拼’,把孩子托付给别人教养,这其实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摘自2006年8月4日《人民日报》)
  责编:熊春阳 插图:姚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