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做一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

作者:宣霞金




  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语录”。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大有好处。没有理性的自觉,就不可能在实践中成为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
  丰子恺先生将人的生活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世俗生活,主要指的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三是灵魂生活,即人的信仰,这是最高层次的生活。
  按照丰子恺先生的“生活等级说”,姑且把教育的功能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改变命运,教育使人初步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二是提高素质,教育使人走出黑暗的山洞,看到光明,看到真实的世界,使人认识自我,认识人的尊严和价值;三是解放灵魂,教育使人战胜物化、超越自我。教育或许使人更体验到痛苦,但是能赋予痛苦以意义,能激发生命的潜能。教育使人生更绚烂,让世界更美好。
  教育应当做什么?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用教育工作者自己燃烧着的火把去点燃广大学生心底的火种,焕发生命光辉,照亮整个世界。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让生命教育不再是教育的边缘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再是教育的奢侈品。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未来发展有选择、一生幸福有准备。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尊重教育和教学规律,教会他们取水之道,使之终身受用;承认和鼓励孩子有差异地发展。
  教育要以教师为魂。学校的存在意义不仅在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应当在于教师的发展,倡导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教育是一门感动的艺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创造。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有一流的学生。教师也是有血有肉的社会人,因此要注重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在教育系统内要率先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要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对教师的最大福利。
  教师应当做什么?教师要以爱心为源。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就是爱的灌溉者,让学生心之花瓣快乐地绽放。在教师的爱心里,有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力量,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不管孩子父母是富庶小康还是下岗在家,不管学生是聪明绝顶还是身残智障,教育应该让贫穷的孩子也有尊严,让有缺陷的学生也有自信。
  教师要以理想为光。理想是人生的希望。教育理想闪耀着道德、智慧的人性光辉,奋斗、执著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的时代意志,这是教育者的不懈追求。教师的理想是用自己的智慧给予人“温柔的征服”;让一粒粒石子“生出钻石的心”,让一株株幼苗成为栋梁之材。教师的使命是让孩子共享爱的蓝天、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是唤醒良知、启迪智慧,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摘自2006年6月23日《文汇报》)
  责编:子丑 插图:陈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