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美国学校的“职业日”

作者:沈 彦




  在美国,一些学校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职业日”。“职业日”那天,校方请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走进校园的有律师、拍卖师、营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家等等。孩子们学到的并不是什么职业能赚多少钱,而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生存和发展妁。“职业日”让孩子们看到世界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并非只有文理两色。
  因此美国孩子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名目繁多,想当总统者有之,想开货车者有之,想当动物园饲养员者有之,想当家庭妇女连生四五个孩子者有之。在美国中学里,“职业兴趣分析”十分流行,学校帮助孩子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分析。
  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家长们可以带年满6岁至16岁的孩子去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从小就体验到任何一个岗位都是社会所必需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职业日”和“带孩子上班日”,带来的是对孩子自主选择职业的尊重和保障。相比之下,我们周围的一些家长则大不一样,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早早就把孩子的未来设定好,甚至为了大人的理想,而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无情地抹杀,结果导致孩子们的理想大致趋同。更让人遗憾的是,个别青少年对体力劳动、平凡劳动的歧视,对勤劳诚实品质的漠视,对于未来不切实际的空想,对不劳而获、轻轻松松发大财的痴迷,投机心理及功利心理从小就扎根于心灵深处。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荐自2006年6月22日《文汇报》)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