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学术腐败与论文造假
作者:耿明志
想创新就会有创新的,“一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需要有坚实的研究数据,加上论文从写作、投稿、修改到发表还需要数月到午佘甚至更长的时间。”王立东委员还说:“除去近一年的课程学习和近半年的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准备外,博士生真正做实验搞研究的时间不足两年。”
那么,他们的论文从写作到发表的周期,怎么就能这么短呢?有媒体披露,他们刊登的都是小论文,论文的内容也都是大同小异,就是用相同的简单方法不停地测不同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然后再把这些小论文发到一些影响力极低、发论文非常容易的刊物上。就这样,一些,‘SCI大师”各展神通、大显身手,一篇篇论文出炉了,以致有的国外科学家在获悉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即可获得奖金后,拒绝为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
同时,更要命的是,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把SCI论文发表篇数直接与教师和科研人员职称评定挂钩,又使SCI成为了评价和考核教师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一把铁尺。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明文规定,申请工科和理科博导者,5篇论文中至少有两篇为SCI或EI所检索。更有甚者,海外学予应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时,一些高校要求与这些学者签订“每一年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20篇,此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的合同。对此,汕头大学教授韦云隆委员在2002年的全国两会上就发出质问:“这些学者平均每个月必须写出6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才能完成任务。在这些学校里,‘长江学者’是否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生产论文的机器?这些学者还有没有时间去做研究的基础工作——实验、分析与计算,有没有时间去从事科学研究?”
我国学术界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说,这种现象是中国学术界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不切实际地过分看重SCI造成的。让一些人钻了空子,找到了一条成名、发财的捷径。他还说,这种做法其实是对有科学精神的、正直的科学家的侮辱。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金碧辉说,被异化了的SCl已经与它最初被应用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科研人员正在沦为论文机器,他们已经搞不清楚做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追求真理,还是为了发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说:“国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90%以上可以在实验室和实际操作中重复再现,但国内科研论文重复试验成功率还不到5%,这与学术浮夸风、腐败风、买卖文凭风密不可分。”他还对目前学术界、科学界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舍金量如此之低深表忧虑。他说:“不少科研人员热衰于搞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就是不敢搞应用研究,因为后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必须能不断在实际操作中再现。”
英国《TLIE TIMES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列世界第15名、亚洲第一名。然而,同在这个排行榜上公布的还有,北京大学在科研论文被引用一项上的得分竟然为零,这在排行榜的前60位高校中绝无仅有,而这一项恰恰是被国外大多数大学排行榜所重视的。虽然一些人质疑这个排行榜的权威程度,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北京大学科研论文的引用得分为零,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这不能不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到汗颜!
论文成了研究生的“紧箍咒”
在大学里,不但拿工资的教职员们忙着发表论文,连研究生们也在为发表论文奔忙,因为没有论文发表,其他各方面成绩再好,也毕不了业。
其实,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并没有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他们只要在规定的课程中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被授予学位。可是绝大多数高校在本校的学位授予细则中,却都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有的学校要求硕士研究生至少发表一篇,博士研究生至少两篇以上,比如同济大学规定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发表论文3篇。为了防止“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许多学校还都规定,在一篇论文有多名作者署名的情况下,必须排名第一才能算数。有的学校还规定,攻读理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至少必须以第一作者在SCI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一篇,否则没有学位论文答辩资格。有的学校不光如此,甚至还要求学生考研的时候就要先交两篇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否则考研免谈。
虽然这个个人咒万人骂的规定在各个高校极其不得人心,但它至今仍然被许多学校当成治学的法宝,谁也奈何不得。在许多研究生的心目中,课可以少上甚至不上,研究项目也可以不放在心上,但发表论文的事却一点也马虎不得,没有它,你就拿不到学位,别的什么都可能有人帮你渡过难关,唯独发表论文是把铁尺,谁也帮不了你!可是,研究生连年扩招——1998年全国招收7万研究生,2001年翻一番到16万,2004年再翻一番达到33万研究生,据说去年我国新招研究生已经迭到80万人——但各专业的核心学术期刊却没有增加,从正规渠道发表论文又谈何容易;仅以医药卫生系统为例,我国每年招收的医学博士生已近1万人,这些医学博士生与其他学科的博士生一样,也必须有2、3篇核心期刊论文方可毕业。而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只有222种,这些核心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章总数约为3万篇。这些杂志的版面就是全部让给博士生发表论文都不够!这还不算人数更多的医学硕士研究生每年还要发表数量更多的论文,更没算上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每年还有3万多人晋升高级职称需要在这些核心期刊发表近10万篇论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因为不能完成发表论文的数量和SCI论文的要求而拿不到学位,几乎成了我国各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拿不到学位的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有媒体报道,今年某大学生命科学院15名应后毕业的博士生中,只有4人拿到了学位,其他人则不得不延期毕业。因此,在一些高等院校,博士研究生从一入学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SCI包袱”。前不久,清华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因不满学校博士生必须发表4篇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在还有一年就要毕业的情况下愤然提出退学,成为了向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学术腐败说“不”的博士研究生第一人。
论文不只是对理科生的一种通常要求,文科类的研究生们也没能躲过这一劫,对他们也有不同等级核心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迭标要求。不得人心的规定,逼得研究生们四处托关系、找门路花钱买版面发表论文,虽然破费了不少银两,但毕竟了却了这个心头之患。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据他们对全国180个博士的调查结果显示,60%都有花钱发论文的情况,还有60%的论文有不同程度的数据“勾兑”情况。
(摘自《中国诚信》2006年第5期)
责编:薛农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