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孔庙遐想

作者:罗红卫




  山东曲阜孔庙,黄瓦红垣,雕梁画栋,古柏森森,碑碣如林。“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走进这组带着皇家气魄而又极具东方色彩的古建筑群,宛若步入了深邃的历史画卷。棵棵苍劲古柏、块块巍峨石碑、座座高耸门楼、段段暗红围墙,甚或是片片金黄的琉璃瓦都似乎在叙述着孔庙的岁月沧桑,见证着主人——孔子一生的荣辱。
  徐志摩曾有诗云:“是人都想飞。”如同孔庙从最初的只有“庙屋三间”逐步扩张成可以与北京故宫相媲美一样,斗转星移,经漫漫历史长河的陶冶,孔子也从一个饱经忧患的孤儿成为一个许多帝王都要顶礼膜拜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完美地实现了对芸芸众生而言似乎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梦的“飞”,而且高飞得让人不敢想象。从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论语》和孔子的生平来看,就孔子自身因素而言,他的功成名就或许与以下几方面的缘由美系密切。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据《孟子》记载,孟子曾言:“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末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充满渴望。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洞察时代之需,创立了以“仁、义、礼、智、信”和仁政德治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诉求。就此而言,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确实名副其实。孟子对孔子还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地者,终条理也。”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创新路径是以推陈出新、引申发散、否定重构为特征的。正是这种敢于、勇于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并结合时代发展潮流而“扬弃”的精神,推动着孔子实施了创建思想体系、开启民间教育等许多功德无量的创举,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有原创性的贡献,从而为自己赢得身后的耳大荣耀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论语》中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话语有很多。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等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非常有主体意识,且在主体意识上闪现着极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孔子。正是血脉与灵魂里有着强烈的自强不惠的发展愿望,16岁成为孤儿的孔子,才可能有百折不挠的执著与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从而经过不断学习,艰辛践行,成长为一个广泛受人尊敬且博学多才的大师。孔子在学《周易》时,竟然“韦编三绝”,可见其刻苦的程度。为了学习礼制,孔子到周公庙后,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但孔子不以为耻,还答复说,不懂就得问,正是礼。孔子在晚年曾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一个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与境界,也是孔子努力取得的结果。
  高尚的操守和高度的责任精神。孔子不但是儒家学说的倡立者,同时也是积极的实践者和守护者。在对儒家学说神圣与执著的坚守中,孔子体现出了卓越的操守和责任精神。在《论语》中,孔子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的生命是很宝贵的,但孔子却把对“仁”的理想的坚守看得比生命还宝贵。孔子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是这样做的。孔子曾经有一段在鲁国为官的经历。在他5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一年后升司空,再升司寇,且政绩颇佳。《韩非子》上就有“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的记载。面对鲁国的日益强大,齐景公深感不安,于是用“色”引诱鲁定公,鲁定公及当时执政的季恒子果然中计,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孔子一贯主张乱邦不入,危邦不居,对这种背离君王之道的行为自然十分气愤,于是向鲁定公辞职,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可以说,在孔子一生中,他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操守的精神,并力争做到言行一致。
  同时,在这种操守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执著的责任精神。孔子为培育学生,弘扬学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孔子的学生多出身贫贱,但孔子对学生一视同仁,非但不嫌贫爱富,反而尽最大限度去了解学生,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正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孔子的答复也不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于路和冉有问“闻斯行诸”时,孔子给出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华的疑问。正是这种极其负责的“诲人不倦”的精神,孔于才赢得了学生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后,其学生如丧考妣,自发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三年后才散去,而子贡则还继续在墓旁居住了三年。亲如父子的师生关系,也促使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者贤”不遗余力地去传承弘扬光大孔子的儒家学说。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杆会思想的芦苇。就人生命脆弱而言,人和芦苇是多么相似,许多偶然的情况就可以让人失去生命。但人的高贵就在于有思想、有理性。孔子——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及其创立的儒家文化,在具体的内容上固然已有相当多的东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但其奋斗历程和儒家文化所闪现的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不断自强进取,善于吸纳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让自己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追求、更深刻的思想,才能赋予我们生命最闪亮的灵魂。
  (作者地址: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 邮编:330046)
  责编:欧阳灼 插图: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