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挂在树枝上的“美好心灵”
作者:郭来坪
“老师,钥匙!”张伟坐我的自行车,听了他的话,我急忙跳下来,问:“你说的钥匙在哪儿?我怎么没看见?”张伟向后跑了10多米,惊奇地指着道路边上的树枝说:“老师您快来看,真的!”
我支好自行车走过去一看,在路边的榆树枝上果然挂着一串钥匙。这串钥匙共有三把,除了一把普通的以外,另外两把非常精致,它们都是圆柱体四棱形的,不是开防盗门的,就是开摩托车的。我意识到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教育的最佳时机。“同学们,先前挂钥匙的人已经做了好事。你们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我又问,“是把钥匙拿走?还是坐在地上等丢钥匙的人?”张伟突然眼睛一亮,说:“咱把钥匙仍然挂在树枝上,再写上字……”经过商量,我们找出一张白纸,为了醒目,用鲜红的大字写下:“几把钥匙挂起来,过路君子莫贪财,此物对你并无用,他人等着把门开。”
真没想到,几个学生第二天高兴地把那张纸送到我的手里。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感谢不知名的好心人让我及时找到丢失的钥匙。”下面是姓名和他的电话号码。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学生挂在树枝上的不仅仅是几把钥匙,而是一种美好的心灵,是一种做好事、善事的艺术,是对他人的一种关爱。孩子们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学会了一种可贵的做人品德,这是课本和教材无法包容的。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人为本”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时施教”。只有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起到课堂教育教学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作者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 邮编:253015)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