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赞羞

作者:思 果




  据说英国人最怕羞。当代电影明星劳伦斯·奥立维艾演了那么多一流影片,做过导演,出入交际场合不知多少,但还是个怕羞的人。散文名家兰姆怕羞,他本来有点口吃,见了生人更说不出话来。书香门第之后——名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太太因为怕羞,有时反而变得无礼。此外出名的很多,不过他们的名字我们不太熟,不提也罢。英国有个人在结婚前一晚自杀,因为他太怕羞了。他们提到这方面的特点,颇为自豪,我以为有道理,因为我特别喜欢有点怕羞的人。
  中国人怕羞大约不下于英国人。我知道夏济安是怕羞的——他精熟英国文学,熟读兰姆、吴尔夫他们的文章,是因是果,我不知道,我只觉得他性格极可爱。他的日记记载他这个特点很详,我已介绍过。“我是一个连女人手指都不敢碰的人。”他说。就连对好朋友说心里的事,他也羞于开口。看日记二月二十三日一条:
  “我那时心乱已极,头都抬不起来,把茶碗捧起来,啜一口,放下去,又捧起来,啜一口,好不容易说出一句:‘我在想女人。”’
  他顾忌这样多,脸皮厚的人知道了一定要笑掉牙齿。兰姆44岁那年喜欢上29岁的女伶樊妮·凯利。他当然没有勇气向凯利启齿;先写了剧评,把她称赞了一番,然后写了文学史上著名的一封求婚信,结果被拒。虽然凯利回信措词非常客气,但兰姆受的打击可不小。这是怕羞的人常常会碰到的惨事。
  中文羞字的原义是进献,见《说文》丑部。后来才有羞辱和羞涩的意思。由羞又叫人想到耻,想到知耻近乎勇,这和胆子小意思正相反。怕羞的人并不一定怯懦;真正勇敢的人也不一定脸皮厚。要做应该做的事的时侯,怕羞的人也能挺身而出,畏缩的往往是平时不知羞的家伙。不论怎样,怕羞是不用难为情的;怕羞的人总比较老实。厚脸皮并不是恭维的话。世上自有不学无术,因此格外嚣张的人,到处大声说话,目中无人,占尽能占的便宜,日后西洋镜拆穿,他已经不在乎了。他们不怕羞,也可能不知羞耻。
  英国人里也有脸皮厚的。我在香港朋友家见过一个男子,真亏他好意思,把我朋友的一瓶白兰地喝了大半瓶,喝了又要,后来索性自己去倒了。要不是朋友太太说要去看电影,大家散了伙,他是有决心要喝光那瓶酒的。他简直不像典型的英国人。据从伦敦回来的友人说,英国街上张贴有征求人到殖民地工作的告示,什么流氓、坏小子都可以响应。这人大约就是这一类的子,英国人会以他为羞的。平时他还好些,酒一下肚,脸皮更厚。
  男子看妇女,有种种不同。我认识的人大都有些怕羞,即使贪看也有所顾忌,不会叫女子难堪。有人还会脸红,岂不很可爱吗?极少数是肆无忌惮的。我看到过一位,生就一双大眼,在浓眉下圆睁,几乎是为非作歹型。他看女子,眼珠好像压路石磙子,滚来滚去,要把人家的脸碾碎,他才称心似的。另一位似乎还要厉害些,眼睛像生了牙齿,看到美女就要啃,好像肚子饿的人吃苹果。还有一位更进一步,他的两眼就是两根大钉,见了女子就钉进人家肉里(中文的盯字,也可写成钉,用来形容这位先生的注目,倒更为贴切)。记得有一出电影,里面女主角是德籍的玛利亚,谢尔。剧中歹角盯着她看,她抗议道:“你总是这样看人的吗?”可想而知,这种责问,即使在西方,皮厚的男子也会碰到。不过他们绝不在乎,要是在乎就会收敛些了。我们镇江有句土话,“天下无难事,只怕脸一摁(读阳平,这个字我写不出)”,意思是老起脸来。颇有道理。
  东汉的刘桢是个胆子大、不怕羞的人。他辞旨巧妙,曹操的几个儿子特别喜欢他,想他一定是温文有趣的。曹丕请文友吃酒,主客喝得高兴,他请了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大家脸都朝下,独有刘桢对着甄氏的脸直望。这事给曹操知道了,把他抓去办罪,成为历史上出名的案例。他未必穷凶极恶地盯着甄氏瞧,不过那时礼法很严,就这一瞧已经是大不敬了。照现在西方的礼节,不朝着人平视是没有礼貌的。虽然如此,也要有个分寸,心中要存尊敬的意念。盯着人瞧总不得体。
  怕羞的人不大会干扰别人、强迫别人、利用别人。遇到有求于人,没有开口,脸先红了,气透不出来。怕羞实在是君子自重,顾全礼义廉耻。陶渊明的《乞食》诗千古传诵,“叩门拙言词”,好个“拙”字!活画出一位君子。末了还要说“冥报以相贻”,溢出一片忠厚之情。英国诗人济慈跟出版人借钱的信,我从前引过,那种难于启齿的情形,叫人感动。他也是道地的忠厚人。我。久想写“市侩”一文,心目中的市侩不限于生意鬼子;凡尽量利用别人、丝毫不顾恩义的都是。这种人绝不怕羞。孟子非利的主张是极其有道理的,可惜现在的人主张的是唯利是图。
  据说应付轻浮男子最好的办法是比他还轻浮。电影女明星为环境所迫,她们中间颇多深晓其中三昧者,能弄得男人见了她们退避三舍。男人对她们轻浮,自然而然会觉得味同嚼蜡。不过怕羞是天生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改不过来。世上有许多这种人是我们的福气。想想看如果大多数的人都脸老皮厚,那时候我们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采薇摘自《台港文学选刊》2005年第12期)
  责编:欧阳小桃 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