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饭局:中国人最普遍的社交方式

作者:沈 亮 朱秋坤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13.9%。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解释说,8806亿元的营业额,这数字是1978年的108倍。连续15年都实现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餐饮业增长率一直位居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之首。
  中国烹饪协会提供的数字还显示,在陕西、四川、广东等地,餐饮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全国目前有各类餐厅400多万家,从业人员多达2000万人。
  边疆认为,改革开放初期,饭局多是商务饭局,如今则以大众消费为主体,多数是家庭及朋友聚会,这说明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起了很大变化。
  
  饭局潜规则
  
  沈宏非告诉记者:“中国的饭局名目很多,有商务的、联谊的、死人的、生孩子的,每个饭局都有其功能,并且各地之间差异很大。”
  初来北京工作的记者陈磊说,广州、上海、北京的饭局各有特色。上海的请客吃饭,朋友聚会、公司联谊的较多,不像北京,凡是在大馆子吃饭的,都是有背后交易的。从习惯上说,北京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在广州,因为比较崇尚个人努力,办事的饭局就较少。
  辽源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刘助则豪爽地回答:“在俺们东北,上来先喝酒,饭局好不好那要看酒好不好,喝多了喝醉了那才是最佳境界。而且都是白酒。”
  组织一个饭局,必定先要想好要邀请的人选,被邀请者也都很关心你还邀请了谁,估算自己在邀请者心中的位置。其中有没有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没有和自己很投缘的,以决定去或不去。
  “饭局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公、私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清楚。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约吃饭,但对于他们来说吃饭只是办事的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袁岳分析说。
  饭局作为一种工具,必然有一些一般工具所具有的共性及使用规则,并且不同的饭局规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老同学之间的聚会,一般男人是不能带着现任女朋友去赴会的,同行业之间的饭局上是不能谈论自己单位或询问别人单位的内部机密的,企业之间谈判的饭局上是不能带着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去赴宴的……
  南京真知味饭店的老板沈加林笑着说:“决定饭局的档次不是请客者的阶层,而是所要托付之事的轻重。越重要的事情,饭局档次也就越高。而非功利性的朋友聚餐,反而会选择小馆子,更加随意。”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9期)
  责编:子丑 插图:甘泰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