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话说“闰秒”

作者:韩长代 王 辉




  为使世界时间同地球自转的实际时间同步,2005年12月31日上午8时59分59秒时需增加一闰秒。那么,闰秒是怎么回事呢?
  天文气象学家解释说,给世界时间增加一秒钟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和围绕自己轴心的自转速度变慢的缘故。因为长期以来,人们把地球自转一周称为一天,定为24小时;公转一周为一年,定为365天。这种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计时系统,称做“世界时”,又称“格林尼治时”。如果地球自转速度是均匀而稳定的,那么这个计量系统就是准确的。可是,人们经过二百多年的计时观测,发现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了3分钟左右。地球自转速度的变慢,主要是由于大阳、月亮的潮汐摩擦作用引起的。
  地球自转速度的不均匀性,动摇了以其为基础来计时的传统观念。原子钟问世后,人们又提出了“原子时”。它是根据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确定的计时系统。由于原子时与世界时准确度的不一致,两者在时刻上就产生了微小的差异。累计起来,时刻上的差就越来越大。因此,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的时刻差超过±0.9秒时,就在世界时的时序上加上或减去1秒,称为“闰秒”。增加1秒钟称为正闰秒,减少1秒钟称为负闰秒,闰秒设置在规定日期的最后1秒之后。闰秒的时间一般规定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
  调整时间还有现实的意义,许多电子导航系统和电子通讯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都依靠对时间间隔的精确测量。宇宙航行也不例外,即使是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上次“闰秒”的调整是在1998年年末。
  (永和摘自《青年科学》2005年第11期)
  责编:叶万军 插图: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