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读书,因为活着

作者:赵 畅




  武汉作家池莉从1996年与法国一出版社合作,至今已在法国出版11种书。近期,刚从法国回来的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记者问:“在法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常见‘读书会’,你认为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答:“是活着呀!他们不读书就无法生活。”
  “不读书就无法生活”,这意味着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啊,将读书比作生活中的必需品,实不为过。只是,生活的必需品,无法替代读书。因为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活动。要知道,人活着,固然离不开吃饭,但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英国谭普尔说过:“不管你喜不喜欢思考,人类是因思考而存在。”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物质是人活着的基础,精神才是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追求、生活的质量。
  人,生活在社会,不能不与人交朋友,孤独的人生便是可悲的人生。但交友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与书交友,该是高尚的行为,该是受益匪浅的行为。不同的书,可以是不同的朋友:交情笃深、如胶似漆的,自能成妻;雪夜造访、促膝谈心,则是知己;嘘寒问暖、说长道短,乃为熟人。与这些人交友,自能增长阅历,增添情趣。
  与书交朋友的人,更能成为别人的好朋友。冰心在为梁实秋祝寿时写道:“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要好的朋友。”人的才情趣从哪里来?还不就是靠读书!
  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会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读书,让人想起过去相识的航行岁月,增添一种人世沧桑的感叹的同时,更让人看准前行的目标,把准稳健的航向。
  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是生活的主旋律。读书便是一种劳动,正如耕作和收获都须躬身一样,读书也必须“躬身”。读书的“躬身”,便是心灵虔诚的表现,便是读书姿势的最佳选择。恍如仰头痛饮和仰望苍天是补充水分和开阔视野的最佳姿态一样,读书作为一种劳动,必须保持“躬身”,比如拜读,比如跪读。
  人活在世上,不能唯物质金钱是求,否则,即便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之中,与行尸走肉何异?人活在世上,也不能因为生活中的挫折而从此颓唐消沉,如此打发人生,亦可以说是灵魂失所。每个人不可能没有苦闷,不可能没有困难。读书,无疑是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知友,彷徨无主时的灯塔。
  记得有位作家曾说:“全然死寂犹如身处古墓,杂语喧哗才是人间生活,让人间如交织着千万种色彩一样,响遍天籁人籁各种各样的声音吧!我们理应有一个有声有色的人间。”有声有色的人间触手可及,它只是要求你去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不啻证明你活着,更证明你生活的充实、生活的精彩。
  (杜启荣荐自2005年12月29日《新民晚报》)
  责编:欧阳小桃 插图: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