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古代的“左”与“右”

作者:流 云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史记·陈涉世家》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这里的“闾左”指居住于里门左侧的平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立了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大动肝火,“不忍为之下”。这是战国时期“右”比“左”大的典型例证。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晚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马耀良荐自《知识窗》2005年第12期)
  责编:欧阳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