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给教育机会

作者:徐利萍




  今天是本学期兴趣组活动的第一天,是同学们翘首期盼的日子。
  中午,剪纸组老师为我班一名想参加剪纸的同学的事来找我。这名学生与大多数学生相比有些“特殊”,有着“大智慧”与“小聪明”。在校内是出了名的好动、好玩、好闹,精力似乎总是太充沛;有时,还有些“我行我素”,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到尽兴,从不考虑为别人停下来。这次,剪纸组的老师担心,课堂上摆弄的刻刀、剪刀一大堆,又是两个同学合坐在一起的,就怕他一兴奋、一激动,一个不小心弄出事故来,所以,想请他换个组。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我也很能够理解。所以,一口答应由我这个班主任去说服他。我相信“软硬兼施”还是能“制服”他的。
  下午第一节课后,我找他在“博览书廊”谈谈。本想找个充分的或体面的理由劝其退出,如“剪纸组人太多了”,“书法组老师觉得你很有潜力,想让你去好好培养培养”,等等,以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打击他的自信心。但是最终,我决定告诉他事实真相,想起他一贯的作风,我觉得是让他学会正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时候了。“教育需要‘和风细雨’,也需要‘电闪雷鸣’。我一直坚信这句话。
  “有个不大好的消息要告诉你,剪纸组想请你退出。”我毫不客气地说。
  “啊,为什么?”他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他不解,又有些激动。
  “剪纸组上课时,刻刀、剪刀都放在桌上,你这个人太爱玩了,而且从不会小心一点,老师怕你弄伤了。”
  “我真的很想参加。”他哭丧着脸,“我会小心的,我寒假里也参加过剪纸班,不会有事的。”
  “你这个人平时纪律好吗?老师在上课,你在下面乱玩怎么办?一激动,手里拿着剪刀乱挥乱舞,怎么办?而且,你会听从老师劝解,马上停止吗?老师怎么放心?”
  “我知道,我容易激动嘛。我会改的,我一定会改过来的。我肯定能遵守纪律的。”他显得很诚恳。但是,我知道他信誓旦旦的保证过不了几天又会忘的。
  “我会上课听讲的,我不会乱玩的,我一定管住自己……就算给我一次机会,你们看我改得好不好。如果不好,我就退出,我无话可说……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用行动去争取。让我自己去找剪纸老师争取……”
  听着他一句句近乎哀求的话,我本已准备好了的“坚决的态度”动摇了……
  是安慰他几句——哄小孩似的安抚了他,再动员他参加其他的兴趣组?是像“书法组老师觉得你很有潜力,想让你去好好培养培养。”那样去给他“戴高帽子”?是补偿他——让他去他梦寐以求的电脑兴趣组?还是给他机会?
  给他机会?——那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
  “给他机会!给教育机会!”我心中有个声音在说。也许前几种方法也能巧妙的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并且能使我更好地向剪纸组老师交代;也许到了明天,他又会活蹦乱跳早把它忘到了九霄云外;也许他一直闷闷不乐,“兴趣”对他来说从此失去了意义……哪一种结果是我所希望的呢?不!没有,没有一种是我所希望的,更不是我教育的初衷。那为什么不让他去争取?让他自我要求,自己教育?如果争取到了机会,让他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是老师最“不费力的教育”,更是老师最渴望的“理想的教育”。我要放弃这个机会吗?
  给他机会吧,那也是给教育机会。
  我向他微笑了,并告诉了他应该找谁。
  听说,他几乎用了一节课时间去“恳求”那位老师,向她做出保证……后来,他自己一个人去找了学校领导……我被他感动,我为他骄傲。小时侯的我不及他十分之一,就是现在的我,此刻也要向他学习。
  傍晚下班时,我特意去找了那位剪纸组的老师。她告诉我,听说终于能上课了,他激动、兴奋得不得了。当老师提醒他事先的“约定”时,他表现很好,并一直保持到了兴趣组活动结束。
  听着老师的话,我由衷地笑了。
  如今,一个学期临近结束,听说他上课始终很认真。在首届叔同校园人文艺术节闭幕式暨叔同艺术教育奖、艺术新苗奖颁奖和师生家长才艺展示活动中,他现场表演了剪纸绝活,受到教育局领导、各校老师的好评。
  (作者地址:浙江省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 邮编:314200)
  责编:熊春阳 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