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猛兽可爱吗?

作者:桑 玲




  近些年来,媒体不断传出一些儿童因亲近猛兽而身受伤害的惨案。比如2004年4月,在湖南常德动物园内,一名9岁男孩将手伸进笼内逗弄老虎,不料被两只老虎撕咬住了手脚,男孩的四肢被老虎咬得皮开肉绽,终因失血过多,当场死亡!其父上前搭救,也身受重伤。
  几年前在宁夏银川市的中山公园,也发生过类似惨案。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因攀爬棕熊笼子,伸手用面包逗弄棕熊,当即被棕熊咬断右手并且吃下,男孩虽万幸拣了一条性命,却永远失去了一只手,落下终生残疾。
  此类惨剧在全国时有发生,受害者大都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深思。
  从儿童的心理角度来分析,他们逗弄猛兽,完全是出于喜爱、好奇等心理。儿童的这种对猛兽喜爱而不知道设防、害怕的心理,有许多都源自媒体宣传,而媒体宣传中“动漫形象”对儿童认识“猛兽”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
  在现实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动漫形象,无不充斥着儿童的感官,在儿童的眼里,那些由“猛兽”异化来的“动漫形象”是那么可爱。可以说在儿童的生活中,它们与孩子是形影相随,寸步不离。
  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吃穿用戴等用品,经常穿插点缀着许多从“猛兽”异化来的“动漫形象”。例如儿童的服装有许多可爱的动漫形象,民间有虎头斗篷,虎头鞋等,现代童装在设计上,也有老虎、狮子、熊等猛兽的动漫形象。儿童的学习用品方面也有很多,大到书包、文具盒,小到铅笔、小刀,还有被设计成老虎、狮子等动漫形象的橡皮。儿童食品就更多了,不仅食品包装上有,甚至连食品也被设计成了可爱的动漫形象,有被设计成“小熊”形象的鸡蛋糕,“老虎”形象的膨化食品,等等。可以说在儿童生活的整个世界里,大有被“动漫形象”一统天下的势头。
  翻开小学语文教科书,尤其是学龄前的幼儿读本,几乎所有的猛兽形象,全都被赋予了美丽的童话色彩!这还不包括影视等其他传媒。这些原本在现实中被划为“猛兽”类的动物们,在我们的儿童读物里是那么可爱、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总之,完全被拟人化了。
  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在儿童的心目中,老虎被视为有勇无谋的傻大王,狮子是充满智慧的勇敢首领,熊则成了忠厚善良、笨拙无知又总被愚弄的角色……这种情况在低年级的读物里最为常见。例如,在人教版的一年级语文课本里,就有《小熊住山洞》《两只小狮子》等,二年级有《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等。儿童在阅读这些美丽的童话故事时,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很容易被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动漫形象所误导,在他们天真无邪的内心世界里,会把这些可爱的“动漫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猛兽”很自然地就划上等号。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正确区分现实生活中凶残的“猛兽”与童话中可爱的“动漫形象”。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帮助孩子认识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告诫过孩子:现实生活中的“猛兽”,不等于可爱的“动漫形象”!老师和家长们常常忽视了这个问题,认为孩子本来就知道的,不用再提醒他们。虽然有许多教师能拓展延伸到“保护动物”的环保理念范畴,但是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应让孩子明白童话中的“动漫形象”是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猛兽”划等号的,在现实生活中务必要与“猛兽”保持一定的距离,千万不要去亲近、逗弄你见到的这些“猛兽”——无论你的心里对这些“猛兽”有多么喜爱和好奇。
  因此,不妨在孩子看完动漫作品后,再有意让孩子看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让他们仔细观察里面“现实版本”的猛兽到底是一种什么形象。
  如果孩子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不存在“盲区”的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因为喜爱动漫形象,而去“对号入座”地亲近猛兽,导致伤亡惨剧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作者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武口石嘴山市第21小学邮编:753000)
  责编:子丑 插图:周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