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不懂外语的德国C4教授

作者:王异虹




  我的德国朋友Ingrid,教授任职资格论文通过后,只用一年时间即获得最高级教授位置——C4位置,就如同我国的破格提升;可她没掌握任何一门外语,这不由得令我深思。仔细分析德国的教授聘任制度,可看出外语水平的高低与教授评聘无关。
  德国教授体制可简单地分为四个级别。C1位置也叫教授任职资格,相当于博士后和助教授共同兼容的位置。要获得此资格,就要做出高于博士的科学研究。经过做专题报告,由参加答辩的委员会中的教授学者讨论评议,教授资格考试通过后方可获得教授任职资格。文科需要发表一部专著,因为很多大学在招聘C3和C4位置时,都要求应聘者发表过两本专著。一本是博士学位论文,另一本是教授资格论文。
  C2教授,取得教授资格但未获教授位置的教授资格者(2002年前)可聘任为高校讲师和高级助教,这两个位置都相当于C2位置。一般拿到教授资格,人们可能要努力到40岁以上,才有可能获得C3或C4位置。故此德国一些改革者,积极推进青年教授制度。目前C1、C2教职以及刚毕业的博士都可直接竞争此位置,主要看以前讲授的课程是否和现在需要的位置有关,所做的科研成果如何。
  C3教授是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他们可以独立申请课题,招收博士生。对C3教授的招聘,主要看科研成果,文科类主要是上面提到的出版著作;理工科类主要是科研、文章或在公司等职能部门长达7年以上的工作实践要求。
  因此有很多C3教授都同公司或其他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以前的工作经历对他们与企事业间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4教授是大学里的最高职位,是永久位置。招聘采取公开登广告、公开作学术报告竞争的形式进行。通常各个学校对招聘委员会的规定不同。一般由C4和C3有资历的老教授,C2和C1年轻教授、以及学生代表三方组成,从应聘者中以投票方式选出候选人。学术报告的内容,必须是这位教授将来要教授和研究的课题。没有大学或研究机构会要求外语,除非是研究外国语言的专业,会要求掌握该语言,但在作学术报告竞争位置时,要用德语。
  从以上德国大学教授的聘任制度看,一切都是以其学术专业成果和授课能力为应聘依据。大学教授的科研能力与外语水平并不挂钩。正因为如此,我的朋友才有机会在德国大学拿到最高级别的永久教授职位。试想她要是不懂任何外语,在中国获得这样的破格提升位置都很困难。
  而我国许多职称评定及研究生、博士生录取,都需要外语考试,就连中国古典文学专业也不例外。现在外语考试证又成为许多重点中学入学的资格,小学生要考成人的英语等级考试PETS,竟然有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努力PETS2和PETS3,其程度相当于高中和大学的英语,同成人一起在新东方上课,目的就是为进好中学争取入场券。
  我在为朋友Ingrid祝贺时,也在祈盼我国的职称考评、少年儿童升学少同外语挂钩;而更注重学者本身的学术专业水平和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
  (摘自2005年11月6日《新京报》)
  责编:子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