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反刍“山水文化”

作者:毛志成




  中国曾是山水诗的第一大国。此外如山水文章以及山水哲理,同样是举世无双的。
  古代的才子,一经着手练习写诗,往往本能地将山水当作讴歌对象。连山水都写不好的人便很难成为才子,更不会成为弄文的名家、大家。唐朝最有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除了写出很多的刺世刺时之诗以外,单是专门吟咏山水的名篇名句就举不胜举。似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山),遥看瀑布挂前川(水)”,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水)”,都不过是随手拾起的句子。至于专门写水的名句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对中国极富个性的“水景观”格外动情。
  当年中学课本里选取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并非唐代顶尖级的名诗人,那首诗也不是最出色的名篇。但诗中闪烁出的文采光泽,还是今人难以比肩的。
  在唐诗里头,我最喜欢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外还有戴叔伦的《过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什么叫把山把水写活了?要想让山“活”了、让水“活”了,根本在于人的精神是活的,包括情感的活,情趣的活,思想的活和意识的活。
  中国古代的作家,在作品中不涉及写山写水的很少。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例,虽然内容的主体是写孙悟空等人一路上与妖怪百次战斗的过程,但各种战斗大都以山、水为环境背景。作者每写一山或一水,又大都用韵文式的语言大大渲染一番。而且那山那水以及那样的文字,极少雷同重复。我甚而想:能将山水写得如此有才气、有文采,只有中国作家才能做得到!
  中国作家将山水诗、山水文章捉炼出哲学理念和升华到哲学意境的,也大有人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样的精言,只能出在中国。
  中国之所以能产生优质的山水文化,中国人对山水之所以有特殊的感情,追根溯源地说,只在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从属于农业文明。在今天的人看来,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相比,农业文明有其落后性。这样看,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总有一天,越是先进的民族越会发现,农业文明有非同一般的反刍价值,甚而是人类的哲学故乡和文学故乡。“天人合一”的和谐哲学,人与自然、人与人基于相亲而产生的文学,都曾借助于农业文明的催生和浸润。具体到中国,尤是。
  中国几千年基于农业文明而创生出的世界第一流文化巨人和文化精晶很多,如:哲学中有西方人(如黑格尔)叹为观止的老子及其著作(老子》(后人称之为《道德经》);伦理学中有东方人公认的圣人和由他门生集成的《论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文学中有旷世奇才曹雪芹和他用近千个人物织作的小说《红楼梦》。这些巨匠和巨著,都诞生在中国的农业文明时代。顺便说,上述的文化巨人大都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悟和表述,孔子的精言中有“水之九德”之论,认为人应从水的品格中学习九种精神,即忠、勇、仁、义、礼、智、信以及守法、公平等等。他的名言中“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说的也是水。
  《红楼梦》中设计的大观园,其中就包括山丘和一源、二流、三湖。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千万篇写水的诗文中,用重笔写出的主要是淡水,即江、河、湖、潭、塘、瀑以及由淡水凝结成的雨、雪、露、霜、雾等等。此中的深意是:淡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无论我们在咸水(海)上作怎样的壮丽远航,一旦忘记了携带足备的淡水都会陷于无边的饥渴。中国的山之所以有特殊的美感,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首先在于它是草木葱茏的青山。
  古诗佳句中的“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山青到马蹄前”、“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毛泽东诗句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都将山水情升华为高晶位的诗情。
  莫小看山水诗、山水文章的价值。其实,高品位的山水诗、山水文章非但有不可低估的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审美效应,尤其有很高的德育效应!单是那种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对人的挚爱,就有资格成为上品诗文!
  且看当年白居易谪官杭州时,闲暇时在写了大量咏物咏景兼之弹讥时政的诗文之外,还亲自修堤护水。临别前留下两句专赠农民的诗:“唯留一湖水,与汝度凶年!”我看这才是高晶位的诗人!因为作者能将爱山爱水与爱民融为一体。
  今天处在商品经济时代,由商品制造和商品占有株连出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原质的山和水也必然趋于伪化、浊化、枯化。清纯而优美的山水诗文,也正在走向疲衰。
  当文坛上大声呼唤“生态文化”的时候,殊不知山水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养生场。幸好青的山、绿的水尽管少了,但毕竟还有。世人应该努力去保护它,去拓展它。做为文人才子,应该努力去讴歌它,去渲染它。并希望用这样的诗文浸润人们的自然之爱、天然之爱。从而复活和扩大自然之物、天然之物的生机和生气。减弱了和冷漠了山水之爱,已经使我们的伪化式文明失去了太多的生动性,现在该是回眸和反刍朴素文化的另一种价值的时候了!
  责编:欧阳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