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刮骨疗毒,治愈拖堂顽疾

作者:徐慧林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原来我还一直敷衍着,心想:我可是为你们好呀!也就没有在意。这次,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
  嚯!自己干了“好事”还蒙在鼓里,知道了还不改,真是我心之固,固不可彻!看来,有必要来一次痛苦的“手术”。
  刚接任初二(1)班语文课一个月后,我就对学生说:“学生应该按时上下课,老师更应该按时上下课。这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权利和义务。上课的时候,老师最怕的是学生迟到,学生最怕的是老师拖堂。今天我郑重向全班同学承诺:下课铃响60秒之内下课。”
  全班一阵骚动。
  我继续说:“长期以来,我们只见过教室悬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却不见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与学生的并列悬挂在教室。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老师监督处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道学生也可以监督处罚老师。今天我这样承诺不拖堂,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不是我对你们的恩赐,不是我这个老师有多好,而是我们没有把这个义务履行好。只是我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请同学们监督,如果我违犯了,请班委会代表全班处罚我!我强调,监督和处罚不是我今天说给你就给你的,而是你们本身就具有这样的权利,你们学习了法律就知道: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请别看我的脸色行事,请对老师铁面无私。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别以为尊重老师就是少揭短,恰恰相反,指出老师的过错和缺点其实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方式。”
  学生由惊异到严肃。
  第一天, 我在铃响后马上下课。
  第二天, 我在铃响后一分钟之内下课。
  第三天, 我在快到一分钟的关键时刻下课.
  第四天,下课铃响后,我刚差不多讲完内容,就迅速总结全文和布置作业。我再想说时,有学生已经在喊50秒,55秒,我匆匆下课。学生已经在开始行使监督权力。好苗头!
  第十天,我实在还有一点内容没有讲完,如果下节课讲需要以旧引新,就要五分钟。我说:“同学们,请允许我再耽搁一分半钟,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行!”我还是强行讲完,拖了堂。潜在的师尊观念和人治思想在多次夹着尾巴后终于还是不自觉地露了出来。我觉得这次情有可原,总该有法网柔情吧。
  本周学生周记本收上来后,其中一篇如麦芒一般直刺我的眼睛——
  “我开始还以为徐老师是个真正讲信用、讲平等的人。谁知他这次就拖堂了。我看了表,拖堂2分50秒。虽然前面几次都做得非常好,我们已经开始另眼相看这位老师了。这次使我很失望。自己吐出的口水自己又舔回。我写在周记里,就是响应你的号召监督你。希望大人不计小人过。”
  唉,我真的该为那天的行为自掌嘴巴!不是为我受损的形象,而是为——学生正接受我的观念,而我自己却……该如何应对?这两天来我不动声色。我思潮翻滚,不断地权衡着、犹豫着——该不该为自己的承诺接受学生的惩罚?无论从法治精神的角度还是从诚信做人的角度,都是应该的。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这件事情按我承诺的做下去了,这就从此打开了学生监督处罚老师的先河,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在这样一个习惯威权、习惯老师对学生的绝对领导的气候里,它会不会如洪水决堤、猛兽下山,以至于让自己万劫不复?这道闸门开不开?我真的心中忐忑,底气不足啊。谁叫我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于“死地”,说来容易,做却难啊。今天这事还真是个引信,如果不引爆,那从此就真别再空谈什么师生平等啦、监督啦。罢、罢、罢,眯着眼睛继续吧,不管是鲜花丛还是地雷阵。谁叫我追求的就是民主法治的师生关系新境界呢?这不正好天赐教育契机吗?将错就错,来一个……
  两天后,我一进教室就说:“有必要把前天拖堂的事情解决。我自扇耳光自食其言,拖堂2分50秒。我既然犯规了,就应该接受惩罚,如何惩罚,请同学定夺!”
  大多数同学说:“算了,原谅你一次。”或许他们认为老师自己现在不动真格的,我们也没有必要认真。
  我说:“不行,这次放过自己,那还可以下不为例。我一定要接受处罚。既然敢违反规则,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处罚。这不仅是讲诚信的个人道德素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公民意识!今天就请大家讨论如何处罚我。”
  有人说罚款,有人说罚买作文书,大家说罚买作文书好,多少本?有人说2本,有人说10本,班长最后综合大家意见,做出“判决”:“徐老师上课拖堂2分50秒,违犯纪律,根据班级讨论,做出如下处罚——买作文书6本,充实班级图书角。”我加上一句:“以后如果再拖堂,照罚不误,一次也不能少!”
  班级的图书角多了老师罚买的作文书,多出来的仅仅是几本书?增加的又岂只是治理拖堂痼疾的成果?
  学期结束,我布置一篇学生作文——《我眼中的徐老师》。绝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了这件事情。有个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拖堂受罚这件事,我只知道学生接受老师的惩罚是天经地义的,还没有见识老师接受学生惩罚的事情。他后来变乖了,再也没有拖堂,也没有机会,即使他想,班上同学也会“轰”他下课,罚他去买书!我们渐渐喜欢他了,喜欢他这样与学生讲平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