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拿什么来拯救你——成人高考

作者:李 勇




  生源紧张促使某些成人院校不惜通过纵容作弊方式吸引考生。
  
  2005年10月16日,272万名考生结束了今年的成人高考。在这次考试还没有结束时,就有作弊丑闻如影相随。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陆续传出成人高考作弊事件。且这几起作弊都不是单人的、偶然的,而是有预谋有组织的集体作弊,场内场外都有人参与,一些高校成人学院的职员也卷入其中。难怪一个著名门户网站教育栏目首页这两天挂着的大标题是“成人高考——作弊最严重的灾区”。
  成人高考作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连续几年都有此类丑闻曝出,只不过这几年越来越多发,参与人员也更多,情节也更为恶劣而已。一旦等到公众对成人高考作弊见怪不怪,集体作弊都没有了新闻效应,那么就预示着这场全国性考试的信用彻底崩溃。没有信用的考试自然没有了权威性,也就没有了含金量。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等于宣告成人高考乃至成人高等教育的末日到了。
  成人高考,确实到了该拯救的时候了,这几乎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可是如何自救?加强管理、严格纪律当然需要,但成人高考作弊行为今天泛滥到如此的地步,仅仅靠这种治标之策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以为应该认真分析我国成人教育的历史及现状,从整个成人教育体系上加以改革,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成人高考作弊泛滥的趋势。
  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是我国高教发展特殊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点不假。庞大的考生数量和比例较低的录取率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这时候成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成人高教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是真正的“成人教育”,因为它不是为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提供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而更多是为普通高考落榜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即使参加成人高考的绝大部分是普通高考的失败者,被成人院校录取的考生依然质量有保障,竞争仍然相当激烈。这时候提供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院校还处在“卖方市场”。
  可自从1998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便风光不再。目前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达到1300多万人,以前只能考进成人院校甚至成人院校都不能录取的考生,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地进普通高校,成人院校的生源开始枯竭了。此时,由于多年的运行,成人教育呈现了商业化、利益化趋势,它要养活一大批机构和人员,已成了许多普通高校重要的创收方式,继续招生、继续收费已经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惯性。由于国家基本上不控制高校的成人招生指标,一些院校因此滥招抢招以牟取利益。因为生源紧张,一些成人院校只能不断降低招生标准,一些地方甚至通过“放宽”考试环境,默许、纵容考生作弊,甚至提供从报名到作弊“一条龙”的服务来吸引考生。
  此种以降低标准甚至默许舞弊的手段来招收学生,维持成人高等教育运转的方式,显然是以牺牲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为代价的,是不折不扣的饮鸩止渴。这个浅显的道理,从事成人高教的人士未必不明白。但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公共牧地”里,具体的成人院校只想到自己的局部利益,不惜损害整个公共牧地来自救,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此时谁有责任来救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公共牧地”,以防止它的生态继续恶化呢?显然只能是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反思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式,那种简单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必须舍弃。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成人院校的办学思路,调整成人高等教育的布局,认真思考那些普通高校再维持一个庞大的成人教育学院是否必要,至少它们的成人院校招收的对象不应该以高考落榜生为主,而是要让它回归到真正的继续教育。当然如此这般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肯定有各种阻力,但如果不希望看到成人高等教育最后死掉,非得有此壮士断臂的勇气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