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幽默机巧的拆字联

作者:金 旺




  一
  
  莫宣卿,唐代封川(今广东封开)人,17岁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是“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7岁时作过一首表达自己志向的诗: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我本岭南凤,岂同凡鸟群!
  小小年纪,就在诗中表露了非凡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当时被称为神童。
  有个姓梁的知县路过封川,想见识见识这个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莫府拜访。听到门人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出来迎接,行过拜见礼后。梁知县见是个小孩儿,便问他:“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公子吗?”“是,大人。”莫宣卿恭恭敬敬地回答。梁知县一听心中很不高兴:我说你“大名鼎鼎”,你一点儿也不推让就接了过去,便吟出一个上联责备他:廿日小孩岂称大?这是将“莫”字拆为“廿”“日”和“大”三字,连缀成句。莫宣卿一听,顿时明白了梁知县的意思,他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自称的,是你说的,你为何又来奚落我?随即对道:三两木头不成官!他把知县的姓——“梁”字拆为“三”、“刃”(旧时商业上对“两”字的俗写)和“木”,组成下联,回击梁知县,梁知县一听,顿觉这孩子确实聪明异常,感慨地说:“莫宣卿真是大名鼎鼎啊!”
  
  二
  
  宋朝苏东坡游杭州,与友人佛印和尚品茶,谈诗论佛。陪侍在侧的苏小妹,听起了雅兴,建议三人联语助趣。联语要求,既切合本人实际,又要三方为联,两两相对,成为三副对联。一致同意抓阄定先后。
  佛印首先出句:“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苏东坡继之曰:“土也是地,土皮倾斜称坡。”
  苏小妹续对道:“女卑名婢,女又被迫作奴。”
  三副拆字联形成扇面联,真是奇美。
  
  三
  
  明代诗人杨溥,字泓济,湖北石首人,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他自幼聪慧过人,十来岁就精通诗对,妙语惊人。
  有一年,他父亲因一桩公案受株连,被抓入县狱,亲友们急无对策,杨溥便跑到县衙去向县官求情。县官见他年纪小,胆子却不小,口才又好,想试试他的才识,便出一上联要他对:
  四口同圃,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是一拆合字联,把繁体的“圃”字拆成4个口字,又指明内外“口”字的关系。县官借此暗示,我乃一县之宰,主管万民,一切由我做主。
  杨溥明白县官的意思,当即对曰: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下联对得确实巧妙。把繁体的“伞”字拆成5个“人”字,其中一个大“人”字遮着4个小“人”字,反映了5个“人”字之间的关系,既应对工整,又奉承了县官。县官听了十分高兴,答应了杨溥的请求,把他的父亲放了。
  
  四
  
  刘伯温随朱元璋攻打姑苏城(苏州)时,朱元璋出一上联要刘伯温对: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这是拆字联:“天下口”为“吞”字,“天上口”为“吴”字,随后又组成“志在吞吴”(姑苏古属吴国)。刘伯温稍一思索,针对上联意思,对曰: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人中王”是“全”字,“人边王”是“任”字,归纳为后一句“意图全任”。文字上是妙对,意思上更进一步。朱元璋说要把江南(吴)拿下来,刘伯温则说,岂只江南,整个中国都全由你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