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广告引发的尴尬

作者:桑 玲




  四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课文《加了一句话》。课文的大意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在街边乞讨,她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没有一个人给她钱。一位诗人经过那里,在木牌上给她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诗人再次经过那里,看见许多人都停下来,给了这位老妇人很多钱……
  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诗人在她木牌上加了一句话后,过往的行人就纷纷给她钱,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过了一会儿,学生读完课文纷纷举手。从他们回答的情况来看,教学的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为了再向课外拓展延伸一下,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请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广告想一想。”
  于是,马上就有个学生喊:“老师,诗人帮她把广告做得很好!”
  “对,是神奇的广告效应。”我满意地笑了,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再举一些生活中给你印象深刻的好广告呢?”
  一听到我的问题,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立即显示出迫不及待的样子,班里顿时小手林立……是啊,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太容易回答了!
  我叫小丽来回答,她响亮地喊道:“维维豆奶,欢乐开怀!”
  “好!那希望你多喝,祝你身体健康!”我及时作出课堂评价。
  小强站起来声情并茂地学着电视上的语气:“好高兴哎!又吃‘成长快乐’了!”
  “希望你成长的日子,天天快乐!”我笑着回应他。
  可是,接下来的情况有些不妙,让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出“课堂评价”了……
  女生小芳站起来,一边指着男生小明,一边指着自己,绘声绘色地说:“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
  “你……”我一时语塞。还没等我对这件突发事件作出应急处理,小云马上站起来大声说:“做女人,‘挺——’好!”她把那个“挺”字咬得很重,拖着长调,让我立即想起了电视上常见的一个“丰胸”广告。
  同学们都开心地大笑起来!也许是被她那有些怪异的腔调逗的……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了,许多同学俨然受到了某种启发,抢着回答问题的劲头更大啦,纷纷举手喊着“老师,我来!我来!……”
  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赶紧说:“不要光说电视上看到的,说说同学们在大街两旁的店铺招牌上看到的好广告吧!”
  我想:这样总有些“安全”了吧!结果班里暂时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眨着眼睛在努力回想着……
  过了一会儿,小飞站起来说:“新正经典影楼,留住你的青春!”
  “说得不错!去那里照相的人一定会满意的!”我又逐渐恢复了“课堂评价”的自信。
  “祖传秘方,专治梅毒淋病,一针见效,永不复发!”小明举手后大声说。让我听了大吃一惊!后背直冒冷汗,我忍不住问他:“你……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电线杆上!”他响亮地回答。
  “你……你……你先坐下吧!”我结结巴巴地摆摆手,样子窘迫极了!这种课堂突发事件,实在让我措手不及!学生大概从老师的失态中看出了端倪,都睁着眼睛好奇地看着我的脸,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充满了期待,让我不忍心与他们的目光对接……对学生的回答,我已经有好几个没有及时做出“课堂评价”了!唉,我怎么评价呢?不评价也不好,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好奇!万一他们自己再去探究,思想因此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污染,岂不是更糟糕?还是先弄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会说这些广告吧!
  于是,我镇静下来,问小芳:“你怎么会想起汇仁肾宝的广告呢?你对它印象很深吗?”
  “是的,我印象很深。”“为什么?”我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
  “因为吃了它,对男女的身体都有好处!我看见那个阿姨说的时候,先指身边的男人,然后再指自己。我想,一定是吃了对男的有好处,对女的也有好处。”小芳流利回答的样子,让我相信她的确不知道“真正的含义”。
  我松了一口气,淡淡地说:“回答正确,坐下。”
  我又转而问小云:“你怎么知道做女人挺好的?”
  “因为那个阿姨穿着裙子,很漂亮!我想起女生能穿裙子,而男生就不能,所以做女人挺好的!”
  小云刚回答完,就有男生抢着说:“做男人也挺好的!男生胆子大,不怕蛇!”
  我急忙点评:“做男生和女生都挺好的!”同时,心里也暗自笑自己有些神经过敏了——也许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广告的确切含义。只是,那个电线杆上的广告该如何评价呢?我想避而不谈,刚拿起书本准备转移话题,就被学生察觉了,细心的小明急忙喊着:“老师,您还没说说我提的广告呢!”
  “哪个广告?”我明知故问。“电线杆上的!”学生都抢着回答。
  这倒提醒了我!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朗声问大家:“同学们,电线杆上能随便张贴广告吗?”“不能!城管抓住要罚钱的!”小飞的爸爸正好是干城管工作的,他急于表达自己所知道的,没有举手就喊了出来。“那么,这种广告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我循循善诱着。“非法广告!”学生们毫不迟疑地齐声回答。“既然是非法广告,我们以后就不要关注它了!希望同学们今后不要再看这些非法的东西!”我及时切入正题地作总结。
  “老师,还有个非法广告,我们也不能看!”一个学生抢着说。
  我真害怕他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就没有让他起来说,他却按捺不住地喊了出来:“办证1399512XXXX”。
  我听后又在心里松了一口气,马上给予肯定:“你说得对!这也是非法广告!更加讨厌!我们也不能去关注!”
  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时,我想,现在,整个社会传媒方面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较多,而有些不良事物,我们又不能引导孩子过早关注!毕竟,他们年龄太小,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所以,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不妨来个“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或者叫作“避实就虚”也好……不知道我这么做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