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起跑之前先蹲下

作者:贾志敏




  一个小镇中学的年轻教师,怀揣梦想,苦苦活动3年,终于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所县城重点中学。但是,校方没有让他上主课,而是安排他负责“电化教育”。说是一门课,其实也就是放放录像和幻灯片之类的活。
  因为追求升学率,学校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语数外”上去了。“电教”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课”。所以,在不少老师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打杂”的角色。
  可命运似乎有了转机,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给“电教”升格,规定各学校必须配电脑、开设电脑课。学校购进了电脑,他近水楼台,自然先学先练,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成了学校里的电脑高手。
  电脑渐渐变为热门专业了,他的电化教育课也升了温。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人挤出了电教室。新学期开学,学校推行教师队伍优化组合,岗位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这热门的岗位,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觊觎。而他又很木讷,没有向领导表示过口头或物质的感谢。一个从小镇调来的人,占了这样好的位子,还如此“死性”!领导认为他很“不懂事”,因此他在竞争中落败了,成了待岗人员。一天,夜间看门的更夫有事请假,校长竟派他去当更夫。
  他苦恼极了,觉得特别失败和窝火。在这绝望的日子里,一天晚间在更夫室看报,他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澳大利亚短跑运动员舍里尔,曾经为短跑成绩停滞不前而苦恼。后来,舍里尔观察袋鼠:起跑和起跳之前,总是先向下屈身,把腹部贴近地面,然后一跃而起,一步达12米,于是发明了蹲踞姿势的起跑方法。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运动员布克采用这一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成功,取得了冠军……
  看完这个故事,他心中灵光一闪: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当是蹲下了身,沉住气,积蓄力量,再一跃而起。于是他发奋钻研电脑知识,买了很多有关电脑的书籍。而且当更夫又有时间,他自嘲地对自己说,就当在这里自修博士课程了。
  这样,他的情绪完全扭转了过来,不管别人怎样看他,他成天都是乐呵呵的。挤了他位置的老师见到他,尴尬得找不到话说,他却主动打招呼,讲笑话。
  后来,他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小屋,买了一台电脑和两个学习机起家,办起了电脑培训班。刚开始那阵,只有几个学生,每天入不敷出,他的老婆急得直掉眼泪。他毫不气馁,他预感,作为“奢侈品”的电脑,很快就会“大众化”,培训市场前景看好。
  果然,几年后,电脑普及,小小县城就有几十家电脑打字店。后来,很多单位都配备了电脑。
  学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培训班期期爆满。当初的几十平方米临时场地,已经变成一所占地十多亩的现代化电脑培训学校。再后来,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考职称、求职应聘都必须“懂电脑”……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始扩张,把电脑学校建到了周边各地。他由一个“更夫”,变成了一名校长。
  他说:“没有10年前的那次被挤得没了岗位,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那次待岗,就是生活逼着我蹲下了,使我有机会和时间在那里学习、思索和寻找新的方向,积蓄了力量腾空一跃,释放出巨大的爆发力,箭一般冲出去。用最完美的动作、最有力的节奏、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对命运和自己人生的超越。”
  
  (冬原荐自《做人与处事》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