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钢的要求

作者:谢胜瑜




  小时候,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比如,捡粪的时候,我会把粪箕系在牛尾巴上;比如,和玩伴在篾箩里睡觉时,我会用墨汁在他身上涂抹;比如,瓜熟蒂落的时候,我会在别人的唆使下到果园里偷桃摸瓜……总之,在大人和同伴的眼里,我是一个坏小孩。就是在学校里,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完成作业和男同学打架、对女同学恶作剧,为这些事,我的老师经常气得口歪鼻斜,脸红气粗。
  转眼之间,我就从一个捣蛋鬼变成了一个“孩子王”。可令我大跌眼镜的是,我带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啊!学校规定不能带零食进校门,却总有人敢在课堂上咀嚼磨牙;我教数学,他们做作业竟然会拿出计算器帮忙;微机课上有一半人偷着玩游戏;才六年级的学生、十二三岁的年纪,居然有结对儿递纸条说爱不爱什么的……
  有一天,我跟一位儿时好友说起我的学生,话语间满含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懑:“他们怎么就这么爱捣蛋,不爱读书呢?”
  朋友问我:“你去寻找过原因吗?”我问:“什么原因?”
  朋友说:“你有没有把这些学生当作小时的你?你想过没有:爱吃零食是不是小孩的天性?计算器对小孩来说,是不是新鲜的玩意儿?游戏是不是比程序更轻松更刺激好玩?还有,小孩有没有喜欢一个人的权利?”
  这些我当然知道,我说:“可是,爱吃零食不利于培养自制力,做数学题用计算器会纵容投机取巧,玩游戏容易让人沉溺低级趣味,而这么小就谈情说爱,更是不应该。”
  朋友就笑,说:“没有这么严重吧?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恶行吗?这样一个顽劣小子,不但没有成为盗窃犯或者流氓什么的,相反,成了一名责任心极强的老师。你不觉得很有意思?”
  “你的意思是要我放任学生?”我问。
  “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你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里和他们共同成长,平等相待。这样,你才能包容孩子的缺点,不会要求学生做你也做不到的事情,才不会跟学生和自己过不去……人生是个锻造工艺,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
  “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这是我执教生涯中听到的最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