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话说校长

作者:杨树兵等




  校长是“孙子”:在政府领导面前,校长只能装“孙子”,尤其面对那些不懂教育却又好发号施令,长官意志严重者时,哪怕你有满腹经纶,哪怕你能舌战群雄,不管你的真知灼见,不管你的良苦用心,我不给你教育经费,你又能成就什么事业呢?
  校长是什么?有时是“老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错综复杂的事情面前,必须有父亲的威严,一锤定音;有时是“骗子”,只能通过感情投入来聚拢教师,调动积极性;有时是“瞎子”,面对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只能空喊几句,毕竟人微言轻,无力回天。在办学经费和教育质量两座大山的重压之下,校长成了“矮子”。
  呜呼,校长“矮了”,中国的教育还长得高吗?
  
  现代校长“软力量”的维度分析
  ○张曙光
  
  校长是一校之魂。不仅因为他是学校的权力中心,更重要的是他的“软力量”是全校师生行为方式的标尺,因此,有必要对其维度作出具体的分析。
  人格维度。传统学校的管理是以“权”为本,权力至上。凭校长职务自身带来的权力实施管理,动辄挥舞权力的大棒通过发号施令来实施指挥,这是一种浅层次的管理。现代校长应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赢得教师和学生,以求实现管理目标。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及个人的道德品质。现代校长的人格应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行为规范层次。主要指校长在对待教师、学生、家长、工作以及对待上级领导和方针政策法规的行为规范,其核心就是依法治教,廉洁奉公。二是专业精神层次。专业精神也就是校长的职业品质和职业形象、职业魅力。一个现代校长应具备负责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服务精神。第三个层次是校长的个性品质修养。校长要坚持修身养性,不断优化个性品质。形成教育是一种信仰的理念,并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诚实正直严格的品质,友善宽容的态度,长远的人生目标,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广泛的爱好,等等。校长靠什么去凝聚教师,培养教职工的认同感呢?不是靠行政权力,也不是靠物质利益,而是靠威望,靠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靠真诚与大度,更靠校长的人格魅力,以此来影响并建构全校师生的辉煌的人格大厦。
  思维维度。校长的思维质量层次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跳出原有思维框架,形成具有相当层次的广度、深度与灵活度的思维体系是现代校长应有的思维目标追求。其思维品质应当具有系统性、超前性、复合性、开放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为一校之长,应建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其一,赏识思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教师与学生。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希望成为重要人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能获得校长的赏识,他会有一种价值被发现的成就感,在学习工作中,他就会表现得累而快乐着。比如,在教师与学生中,分别采取“每日一星”、“每周一星”与“每月一星”制,以激发其潜能。当然,其赏识对象应当是泛主体的。其二,研究性思维。研究性思维方式的建立,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长的研究性思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专业领域里的学者型教师,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应当成为全校师生的楷模,如此便能产生学术研究领域的晕轮效应;再是,管理行为的研究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教学过程、教学研究结果都应该形成电子档案,并作筛选后形成若干专题,在师生中讨论、深入。在研究过程中,可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比如,可实行“课堂开放日”,以使教师形成研究性的压力,并及时进行整合。第四,创新性思维。欧洲最大的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准则,就是“我们以创新塑造未来”。正如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冯必乐所说,“我们公司是以创新立业的,创新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今天创新依然是我们最锐利的武器,我们的目标是永创世界一流水平”。创建品牌学校,校长的创新性思维当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墨守成规永远只能是时代的落伍者。其创新内容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比如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等等。
  情感维度。管理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被动适应过程,也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一种精神历程和心灵对话。靠近春天,冰雪就会融化;靠近音乐,生命就会舞蹈;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滋润。这就意味着,管理也是诗意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此,校长的情感维度应表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真诚、平等、换位思考的关爱是其主要特征。校长对教师的“情感关怀”可通过研究教师的个人生活史与价值取向来进行。通过对个人生活史的研究可达到人文关怀的交往、理解与对话,达到对教师发展的本质把握。应建立教师成长的平台,使教师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存空间,并营造价值实现的认同氛围。校长对教师的“情感关怀”要通过教师扩展到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会诱发学生的向师性,从而使师生之间建立亲情、友善的人际关系成为可能,校园成为和谐民主,充满“情感关怀”的文化环境。然后学生把这种能在轻松愉快中张扬个性,主动发展的局面从校园辐射家庭,再由家庭带入社会。当“情感关怀”的文化理念由校园植入社会时,就使教育的最高理想——对世界的爱实现了。
  文化维度。其内涵是指校长的文化理念以及由此而营造的校本文化。管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管理一个小企业靠权威可以,管理一个中型企业就要靠制度,管理一个大企业必须靠文化。因为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规范人的行为,也能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软管理则可以通过企业形象、经营理念、敬业精神等的建设来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真正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校本文化首先是生命文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是直面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追求生命质量的社会活动。让生命活得有质量应成为校本理念。其次,实现人校合一的精神境界。“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应成为师生的座右铭。个性的最大伸展是校本文化的特色追求。不同学科、不同文化层次的个性化教学,不同年龄、不同智力水准、不同爱好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全体师生的共识。
  上述诸人的意见,各有道理,但管理过程中,势必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
  在张曙光的文章里,谈到了现代管理的问题。现代管理必须要注入学校管理当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这个东方国度,长久而恒远的东方文化,不自觉地左右着学校所有的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一个学校,有很多东西,即便是校长也是无可奈何的。面对校长之难,我们只能长叹一声。
  从现代管理机制上看,我有一个观点:让校长融入一种机制。也许,将校长融入一种机制,校长适应这一机制,可能倒是校长最佳的行政定位与人生定位。
  某种行政状态下,校长其实有权决定一个学校的命运,也有权决定一部分教师的命运。也就是说,学校也好,教师也好,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究其原因,行政任命制下的校长,其实只对任命他的某一个人或某一级机构负责。因能力问题而遭遇下课的校长,在中国可能还没有听说。无功即是过的意识,还没能在校长职场范围里建立起来。这种情形下的校长,向权力场倾斜显然是一件非常自然的现象;而这种状态下的校长,则又从经济、政治的角度进入到中国社会的新贵之列。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