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宽容还是不宽容?

作者:刘良华




  教师是一种资格。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
  有些人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快乐,也允许他的学生快乐。有些人没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一直过得很苦闷,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和他一样过得很苦闷。如果哪个学生过得特别开心,他就立刻警觉起来,认定那个学生很可能是个“问题儿童”。你看,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当教师。有一种人,你只要看看他的那张脸,就知道什么叫做“悲剧”,你说,这样的人要是不幸做了教师,是不是很危险?
  我的意思是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生活方式。
  你不乐观,你如何能够让那些自卑的孩子重新找回做人的尊严?你不乐观,你如何能够让你自己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的日常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你如何能够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那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把你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偶像?
  乐观其实很简单:停止抱怨。
  这世上大概有两种怪人:有人活了一生,从来不抱怨,这样的人叫“弱智”。还有一种人,他活了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抱怨,喋喋不休地抱怨。他就喜欢让周围的人生活在他的唾沫中。这样的人叫什么?我不说你也知道,叫“怨妇”。但这种人也可能叫“怨男”,这你就不一定知道。我告诉你,“怨男”有时比“怨妇”怨得更厉害。
  除了这两种“怪人”之外,就剩下正常的人。凡是正常的人,就不太喜欢和非正常的人在一起。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在一起,除非这个人有虐待癖。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忧郁的人在一起,除非这个人也是一个弱者而同病相怜。
  乐观的人总是从容地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障碍与苦难。障碍、苦难和不幸原本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实,就像轻松、快乐、幸福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实一样。
  任何人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工作。即使给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但习以为常之后,任何工作都会变得有些乏味。你可以辞职,但频繁地变换工作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如任何人都不得不宽容一些令人无奈的家庭生活。即使与你一见钟情的人结婚,生活一旦日常化,任何爱情都会落入平淡。你也可以离婚,但频繁地变换性伙伴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的,是你对工作的态度,我是说,即使你无法选择工作本身,但你可以选择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或者说,即使你无法选择你现在的爱人和孩子,但你可以选择自己对爱人和孩子的态度。
  有一种人很有本事,无论他跟谁结婚,他都能够把他的爱人和孩子培养成为“抱怨综合症患者”。这样的人虽无教育的艺术,却有教训的本领,他总是能够让好人变成坏人,让自信的人陷入自卑,
  另有一种人更厉害:无论他跳到哪个地方工作,无论那个地方原来如何和谐安宁,他都能够让那个地方的人很快就变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样的人据说志在远方,他该去自由地流浪,而不太适合当教师。于是,经常有校长对我说:来我这里找工作的人,凡是不断抱怨他以前的校长如何不赏识他,抱怨他以前的同事如何排挤他,抱怨他以前的学生如何不理解他,抱怨他以前的妻子如何挑剔他,那么,我就警惕。
  当教师有时需要的并不多,比如,他智慧,但没有那么多的攻击性;他自己快乐,又不让他的邻居痛苦;他自己开心,也让他的学生一起开心。
  人总是喜欢和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
  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把笑声带给别人的人,他就有一种能力,叫感染。喜欢把痛苦带给别人的人,他也有一种能力,叫传染。
  生命已经普遍苦闷,能够把笑声带给别人的人,这笑声完全不是一种技术,而是善良和智慧。
  真正善良、智慧的人不仅“宽容”,而且“赏识”。
  乐观者因相信“人性善”而“真诚地赏识”他人。
  不仅赏识,而且感恩。幸福的人,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态过日子。没有感恩的情怀,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遗憾。没有感恩意识的人,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赏识。
  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渴望得到校长的赏识;丈夫渴望得到妻子的赏识。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在逃跑和选择。学生如果在数学教师那里得不到赏识,他就会爱上他的英语教师。如果他在英语教师那里找不到赏识的感觉,他会喜欢上语文。如果学生在整个学校都找不到赏识,他就会选择逃学。
  如果教师得不到校长的赏识,教师会离开这个学校;如果丈夫得不到妻子的赏识,丈夫会像苏格拉底那样宁愿整天站在街头与过路人聊天也不愿意回家。
  拥有宽容美德的人,不会让别人难过,也不会轻易让自己难过。人不是为了“难过”才来到这个世界,人是为了“过得好”来到这个世界。要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我们“出生”还有什么别的理由。
  做教师的人,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社会的改良,但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自己过得有尊严和欢乐,让自己“过得好”。
  教师过得好不好,受三种人的影响。
  有些教师过得不好,是受了学生的折磨。这样的教师一生都在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可是学生就是不喜欢他。这样的教师哪里知道,学生并不需要教师的苦口婆心,因为教师苦口婆心有时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学生需要的,只是教师的只言片语或者真诚而专注的赏识。
  有些教师过得不好,是受了校长和同事的折磨。这样的教师其实一直都在讨好他的校长和同事,可是校长和同事就是不怎么理会。这样的人活了一生,几乎没有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教师哪里知道,朋友并不需要被讨好,而是需要被真诚地赏识。朋友也不需要你的真理,他需要的是你的宽容。
  还有一些教师,他过得不好,并非受了学生的折磨,也不是受了校长和同事的折磨,而是持久地受自己的折磨。比如有人打牌时出错了一张牌,就扬起自己的手扇自己一个耳光且大叫一声:真蠢!这类人不仅不宽容他人,也不宽容自己,患有典型的“自我虐待综合症”。
  你若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你就得宽容你自己,也宽容你的同事、校长和学生;你若有这个美德,你大体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宽容并不是什么“教师专业”的要素,它恰恰是“非专业化”境界。可是,人们在倡议“教师专业化”时,恰恰容易忽略这些“教师非专业化”的要素。
  既然是“教师非专业化”,那么,诸如宽容、赏识等美好的德行就不见得能够在学校获得训练,它需要返回教师的日常生活。准确地说,它需要返回教师的日常家庭生活。
  你说,如果一个教师不宽容他的长辈、爱人或孩子,他如何能够宽容他的校长、同事或学生?
  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只要这种生活习惯不影响他人。
  如果你总想改变他人的某些习惯,你可能犯了第一个错误:不宽容。
  如果你成功地改变他人的某些习惯,你就紧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残忍。
  给别人自由生活的权力,不轻易地想着要改变别人的生活习惯,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品质。这个品质叫“宽容”。“正如不挑食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忌食过多则是生命力衰微的征兆;宽容是人格强健的确证,而不宽容则是人格萎缩的表征。”
  我建议:如果一个教师喜欢挑剔和抱怨,就别让这个教师做班主任。万一这样的人不幸做了班主任,他会把他的全班学生折磨成为程度不同的神经质或精神病患者。
  
  (高良摘自《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