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公用”课本中的诚信伦理
作者:张艳芳
儿子媳妇居住地的周围都是澳国人,夏日里大家喜欢彼此串串门,关系处得很融洽。我到悉尼不久,就与一个名叫依莲的老太太熟悉了。凭着在中学教了多年英语的基本功,我与依莲进行语言交流还是不难的。我们隔三差五地互相走动,一来二去,竟成了好友。在攀谈中我得知,依莲的孙女就在我的小孙子准备插班的那个学校读书,只是高一年级。
知道这件事后,我打起了算盘。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何不向依莲的孙女借一套她上学年用过的各种课本?这样,先让小孙子预习预习,使他在开学前对要学的内容就有一个感性了解,上学后就不至于跟不上教程了。原以为,这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没料想,第二天专门去找依莲时,却落了个空。老太太回答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所有班级的课本都要一届一届地传承,直到不能用为止。她孙女上学期用的课本就是不知传了多少届的“公用”课本,而且按规定在放暑假前就交还学校了。
我将信将疑地回到家里,晚上对下班的儿子媳妇说起这件事。他们都说:“这是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我们忘了告诉你。”
开学第一天,孙子回家后,我翻看了他的书包,里面果然都是“旧课本”。然而,这些不知经过多少学生手、用了多少年的“公用”课本,除了蓝色封面上有些沧桑旧迹外,整个课本的内页几乎是簇新 的。可能书中有些内容已经过时,前些年又插进了一些活页,那几张活页新得就像才插进去似的。看着这些虽旧犹新的“公用”课本。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经常听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学生读书“自由”度高,然而,许许多多身心活跃、好动好玩的学生,在“自由”学习中,对保护“旧课本”却表现出如此一致的自觉,实在令人惊奇!
我问孙子:“老师发课本给你时,有没有特地对你说什么?”
孙子告诉了我老师说的话,竟是那样的简洁明了:“让你下届学生对你的信任,从给他一本虽旧犹新的‘公用’课本做起。”
没想到,“公用”课本中有诚信伦理!
此后的一些日子里,依莲老太太还是经常来串门,我与她谈起了“公用”课本的事。她对我的惊奇反倒感到了惊奇:“这有什么好赞叹的?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这样的。面对上届学生传下来的新的‘旧课本’,谁还好意思不爱惜它?”
小孙子对待“公用”课本的态度,也让我感喟不已。过去,在国内读书时那种理所当然、大大咧咧、对课本命运毫不在乎的动作,不知不觉中已离他而去,代之以读书时先洗手,然后才用干净的手轻轻地小心翻看书页,仿佛对一件珍贵的物品那样,对“公用”旧课本呵护有加。都说环境能改变人,在澳国学校珍惜“公用”课本的大环境影响下,小孙子真的像变了个人。虽然澳大利亚的“公用”课本举措,原意出自“环保”考虑,但在实行这一法定做法时,却自然而然地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了诚信伦理的文化熏陶,进而建设出宝贵的校园诚信文明。随着“公用”课本届届相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诚信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借此,澳国从小就培养出国民对诚信文化的尊重和自觉,训练出国人的人生道德理性,即无论如何是不应该也不能去干诸如损坏“公用”课本之类对诚信文明“越位”的错事的。
回国后,我不止一次对人谈起澳大利亚“公用”课本中的诚信伦理,并且以为,澳国以此为基础工程建设诚信社会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荐自《书屋》2005年第1期)
责编:唐河 插图:董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