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拒绝拥抱
作者:马莉华
我买来四支花铅笔,利用班会课,把孩子们郑重地请到了教室的前面。为了加重礼物的“分量”,也为了让这份礼物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我对他们说:“我的礼物虽然很微小,但是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可以得到我最热烈的拥抱!”刹那间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屏住呼吸在等待。四个孩子却羞涩而窘迫地站在那里。正当我张开怀抱,想像着孩子们与我亲切拥抱的场景时,其中一个孩子逃回了位置,其余三个立马效仿。
心灵的震动促使我回头审视我们的师生关系。
孩子们“怕”我吗?我想我不是一个放不下“师道尊严”的老师。课堂上,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舞蹈;我会变出糖块奖励遵守纪律的孩子;我会娓娓动听地为孩子们讲故事;我会架起机关枪,扫射他们身上的“敌人”……我的课堂上经常有笑声。然而,孩子们却与我不“亲”?
我困惑。
直至有一天,我在《教师博览》上读到了翟运胜老师的文章《与学生保持“美的距离”》,顿觉豁然开朗。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有戏谑之忧。”“庄重的前提下亲切,亲切的基础上庄重,和谐相处,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拥抱”。或许,我的“拥抱”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安全防线;或许,我的“拥抱”超越了师生间应有的距离;甚至,不排除有为赚取情感砝码而作秀之嫌!而单纯的孩子们是做不来秀的……
肌肤相亲,那是孩子与母亲才拥有的亲昵关系。而老师和妈妈是不同的!母子的零距离,让母亲丧失了一部分的教导能力。不是有很多母亲埋怨“孩子不听话”吗?古人不是推崇“易子而教”吗?师生间的那份“美的距离”,让老师获得了魅力与尊严,获得了一份教育的力量。
我终于明白,我和孩子们之间所拥有的是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我们彼此尊重,心照不宣,无需太多的言语来表达,无需过于亲昵的动作来体现。
我尊重孩子们的思想自由,孩子们会在课堂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错误;我关心每个孩子的生活与思想,孩子们身体与精神有恙都会向我求救;我理解孩子们学习的辛苦,在复习迎考的时候,我会送上一段音乐或一个美妙的故事;我宽容孩子的小错误,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打开教室的门,“把错误送出去”;当孩子的错误确实不可原谅时,我也会沉下脸,告诉孩子:“问题很严重,老师不喜欢……”
而孩子们也把最真诚的东西给了我。那一声声甜甜的“马老师”叫得我心醉;“你到哪里去”的询问让我体味到朋友式的关心;节日的时候送上一张会唱歌的贺卡;把自己爱吃的巧克力送到我手中……
我又一次挺起胸膛,面带微笑,走进了我的课堂。我要用这份似有若无的距离,用我的爱心和智慧,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作者地址: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小学 邮编:226371)
责编:叶万军 插图: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