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刘禹锡的“锡”

作者:谭汝为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著名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长期以来,从教材、选本到工具书,“刘禹锡”的“锡”,都一律被注音为“xī”。其实“锡”为通假字,通“赐”,是“赐予”的意思。《尔雅·释诂》:“锡,赐也。”南开大学徐朝华教授注曰:“锡(cì),通‘赐’。”可见“禹锡”就是“禹赐”。据说,刘禹锡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禹王,后生下刘禹锡。父母认为:新生儿是“禹”王所“锡(赐)”,又是其母“梦”中所“得”,故为之取名禹锡(赐)”而表字为“梦得”。此名与《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的记载,不谋而合。
  古人“名”与“字”往往语义相应,例如唐人元锡,字君贶;宋人张锡,字贶之。《尔雅·释诂》:“贶,赐也。”徐朝华注曰:“贶,赏赐,赠送。”并引《诗经·小雅·彤弓》为证:“我有嘉宾,中心贶之。”元杂剧作家庾天锡,字吉甫,名与字相应,取“天赐吉祥”之意。《水浒传》五十一回,被李逵打死的那个“殷天锡”,应读为“殷天赐”。不用通假字“锡”,而直接写成“赐”的名字,如孔门弟子端木赐,“端木”是复姓,名为“赐”,表字“子贡”。老舍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其主人公姓“牛”名“天赐”。
  名为“嘉锡”的现代著名学者有两人,即文献目录学家余嘉锡和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嘉锡”之名源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赐)余以嘉名”,意为:父亲赐给美好的名字。古文字学者裘锡圭,其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锡圭”意为“赐给大块宝玉”,比喻难得的人才。总之,“嘉锡”、“锡圭”,以及古今人名中的“锡爵”、“锡珍”、“锡璋”、“锡麒”、“锡麟”“锡三”、“锡秀”、“锡光”;“锡恩”、“锡履”等,其“锡”均为“赐予”之义,理应读为“cì”;但“xī”的读音古今沿袭,约定俗成,恐难改易。
  总之,人名中的“锡”字,绝大多数为通假字,词义当为“赏赐、赠送”之意;但读音似以维持现状为妥。假如某位先生一丝不苟地执行读音规范,在谈话或讲课中坚持读为“刘禹锡(cì)”、“阎锡(cì)山”之类,准得把听者或学生弄糊涂了。这个例子说明,语文规范工作,不宜提出某些硬性规定,强制执行,而应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动态分析和柔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