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读书何为
作者:陈骏涛等
读书,确实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人的精神,是需要不断发育成长的。如果说,人的身体有着高度,那么精神也同样有着高度,人身体的高度,在20岁之前就已经成形;而精神的高度,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完结。人的精神高度,是说一个人的品格、境界、艺术追求,而这一切,与身高毫无关系,只取决于精神。换句话说,身体的高度,更多地来自于遗传,是先天的;而精神的高度,更多的则来自于修炼,是后天的。修炼,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课。原因很简单,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果说人的生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肉体,一部分是精神,肉体靠吸收食物里的养分,那么精神,更大一部分,则是在阅读里吸取营养。当然,这里不排除阅读现实的人生,可是你如果没有知识的启迪和指引,没有艺术的焕发和抚慰,你不但无法看到现实人生折射的思想光芒,感受不到坚硬生活掩藏的柔软品质,现实反而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因为只有是审美的姿态,才能使你站到现实的人生之外,就像我22岁那年的那段日子。
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肉体,可能在30岁之后就要一点点走向衰落,只有精神之树可以常青。关键在于,当你的身体走向衰落,只有不衰的阅读能使你不断受到滋养,让你觉得即使在枯萎中,也会感受到晨露和朝霞,也会感到世界在向你打开,你的生命力创造力正生机勃发。如果是这样,它们在你精神的血管里流淌,营养的就不单单是精神,它营养的即是精神,又是肉体。(作家格非在《暗示》这篇作品里讲过几句话,让人非常心惊,也可以与孙惠芬的这两段话参照着阅读。按照格非的说法,35岁这一年,恰好是一个人开始死亡的年龄。而且,他说他的好几位朋友都是在这个年纪选择了自动消失。至于他自己,虽然勉强活下来,且结果竟然也不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属于那种“活着,但不存在”的状态。)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
教师与读书
○冉云飞
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说这话的作家冰心已经仙去,但这句话却会传布永久。教师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因为教育与千家万户有关,没有任何人能自外于教育。说教师具有无远弗届之力,并不为过。但糟糕的是,英才固不易得,良师也极罕见,这真是中国特色的时代之病。从1949年后再也没有真正的教育思想家这个残酷的事实判断中,我们不难窥看当今教师群体素质之一斑。
我不知道有人搞过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否?但据我的观察,数据和实情一定都不会太乐观。现在的中国,要大多数老师安于现状、不受极度实用的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几乎不可能,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教师只不过是个职业而已。诚然,我同意问题的难度在于,教师面对的是千百万在知识上对他们有依赖、在学习方法对他们有期望、在做人上对他们有引导的学生,这便决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我虽非一位职业教师,但也常到学校讲课。以我个人的浅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殊非易事。首先他应该是个正直的人,其次对知识有纯然的热爱,再者还应是个有趣的人。今天既是谈论关于教师读书之事,其他先按下不表。说教师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授课更为着实,使学生更热爱学习,不误人子弟,这我完全同意。但要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像现在教师因上课太多无暇读书,因社会问题多多而无心读书,因实用成风而不愿读书,因考核标准化而不思读书,因职业麻木而厌恶读书,因书海浩瀚无从读起乃至读书无法等,(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而“书海浩瀚无从读书乃至读书无法”在当今教师中更属普遍。)不一而足,非一篇小文所能完全道及。
书籍浩瀚,从何处措手确是难题。然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的心性所在,便不是太大的困难。当然认识自己并不容易,不然古希腊帕农神庙就不必刻下这句在一般人看来是废话的警句,来诫示后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个人心性如同吃饭,你有自己的偏好,是应该被尊重的。但如果你连自己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那我就只好说你做个教师的资格,一定是有问题的。在探知了自己的心性后,每天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为日课,坚持不懈,必定对自己教学以及扩大视野都有莫大的帮助。如果你用没有时间来搪塞,我除了理解外,还是固执地认为你做一位教师不太合格。我35岁以前,特别相信人的天才,特别夸大天分的作用。当学生时看到鲁迅和爱迪生对天才的论述,便很逆反地认为他们本来就是天才,便说天才之不足道。现在才意识到他们是真诚的。许多做出不朽事业的人,都只不过是中人之资,并非有异禀。若硬要说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我认为在于他们做事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正所谓几十年如一日,真是比上刀山、下火海还要困难的事。谁若不信,你可以坚持记日记看一看,就可以较量出一个人的耐心和韧性。(读书无他法,有这两点,便可知书海航向与读书之法矣)
倘使要在符合自己心性的趣味阅读上,进一步想旁涉其它,那便是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吃饭的偏好得到重视后,营养师便会告诉你,必要的食物调整和合理的饮食结构,才会使你的身体健康且平衡地成长。社会急剧变迁,新知层出不穷,若不自行改变知识结构,用偏颇而陈旧的知识去妄议新事,便会适得其反。近几年一些有点才华的作家如梁晓声、张承志、张炜等——这个名单可以开列一长串,至于他们的良知如何我暂不怀疑,因为这容易搞成诛心之论——议论起社会问题来,只要稍一注意,你便会觉得他们的可笑,其因殆出于此。要做个不被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的明白人。(读书使人明理。培根亦有此论。读而不明之人,实在太多。)90年代以降,我愿意推荐三位中国人的书给大家读,一为王小波,二为林达,三为王怡,诸位用网络引擎搜索,便不难了解他们的思想源流,可循此而读他们的书。
至于推荐阅读书目,我是不敢的。我曾经写过一篇《目前影响自己的十本书》,那些书现在仍在影响我,抄在这里作为读什么书的补充,圆括弧里是我的一句读后感:1.哈维尔《公民不服从》(任何借国家、党派之名号召甚至强迫我们做什么,我们都有不服从的权利,如果他违宪违法的话);2.米切尔·卡蕾《寂静的春天》(20世纪伟大的环保著作之一,她让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制造令人惶恐的灾难);3.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0世纪教育的指南,应该成为中国教师的必读之物);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法国盛产积极自由人士,如卢梭,所以有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但很少出像托克维尔、贡斯当这种对自由有如此深湛理解的人,此书至今仍是美国大学的必读书);5.维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他让我们知晓世界如此绚烂多彩,就更加珍惜自己的文明,同时也尊重其它的文明,参差多态乃人类幸福之源,信然);6.《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博尔赫斯是20世纪少数几位改变了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伟大作家,他拓展了小说的疆域);7.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读这样的诗章,经受再大的挫折和磨难,你都会觉得:人类啊,我是多么幸福);8.《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尽管它有令人难堪的值得批判之处,但我仍要说,它是我们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异数);9.哈耶克《通住奴役之路》10.亚当·斯密《国富论》(一只无形的市场之手,一个管得很少又管得很好的有限政府,见证了亚当·斯密之后所有人类奇迹和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