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不要自毁我们的“精神长城”

作者:佚名




  据报道,新近出版的上海市新版小学语文课本正式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转到了“课外阅读”读本中。而就在此前几天,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最后一名幸存者葛振林刚刚病逝。尽管语文课本删除“五壮士”与葛老英雄的去世没有任何关系,但人们还是难免会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难免会感到颇不是滋味。
  
  删除“五壮士”失之简单化
  ○潘洪其
  
  中小学语文课本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圣经”,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语言文字教育和思想审美教育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编写者对语文课本的内容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动,符合教育科学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当初语文课本选入《狼牙山五壮士》,还是现在从语文课本中删除《狼牙山五壮士》,从程序意义上看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而从实体意义上看,有关方面负责人对语文课本删除“五壮士”的解释是:《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差距太大,和平时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形式应该进行转化,只要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人都是英雄,比如杨利伟、桑兰、刘翔,他们用新的方式付出,这些方式很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环境很接近。事实上,在上海市的新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已经收入了一篇讲述刘翔夺冠故事的新闻特写,此举据称“创造了上海市教材快速引进最新时文的纪录”。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解释,在语文课本中讲述杨利伟、桑兰、刘翔的故事,显然要比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更贴近今天的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也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从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变为讲述杨利伟、桑兰、刘翔的故事,也许在明年或后年的教材中,杨利伟、桑兰、刘翔的故事,又变成了另外几名国防科技界和竞技体育界的杰出人才的故事。如果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形式如此这般快速转化,是不是又失之于简单化、概念化了?杨利伟、桑兰、刘翔是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是英雄,文天祥、岳飞也是英雄,我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不能厚古薄今,但也不能割裂历史,不能简单地以时间先后为标准,无条件地让“先来”的英雄为“后到”的英雄让出席位。更何况,未成年人可以很容易从身边的报纸、电视上读到杨利伟、桑兰、刘翔的故事,如果从平衡的角度看,语文课本倒应该适当“照顾”一下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才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距离今天很远了,但有水平的编写者不能一味责怪它“与现代社会差距太大”,完全应该而且可以把它写得精彩动人,使之像杨利伟、桑兰、刘翔的故事那样,对今天的未成年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请注意,当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在忙着删除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的时候,日本的《新历史教科书》却在大肆美化日本侵华战争,宣传中日历次战争责任都在中国,煽动对中国的仇恨。过于简单化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可能教会我们的下一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
  (摘自2005年3月25日《北京青年报》)
  
   “五壮士”的英雄主义过时了吗?
  ○张贵峰
  
  英雄刚刚辞世,流传英雄事迹的课文就被删除,也许这只是一种巧合,但相关者的解释,却又分明传递出某种必然性———“单一革命战争题材……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越来越难勾起共鸣”,“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
  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需要多元的文化教育。具体的英雄事迹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因此英雄主义有“转化形式”的必要性。但是,如果由此就将“英雄主义”的精神价值局限在具体历史范围内,认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和现代“脱节”、难以“共鸣”,却又难以让人苟同。
  什么是英雄主义?按照《辞海》的解释,就是“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英雄主义固然要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体现,但其价值内核显然又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既然我们承认“狼牙山五壮士”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来的凛凛大义、不屈斗志正是英雄主义的典范,那么其内蕴的精神价值何以又会在我们这个时代突然“脱节”、过时呢?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岳飞、文天祥等历史更为久远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寄寓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否也应该因为“脱节”而遭“删除”呢?
  其实,英雄主义彰显的崇高价值,除了一般的具体社会意义外,在生命人格的塑造上更值得重视。古罗马文论家朗吉弩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曾将这种人格培育喻为“伟大心灵的回响”,并认为,如果人一旦失去了这种对伟大心灵的感应、体悟,麻木、冷漠、委琐就会接踵而至,人生必然因此阴暗卑下,与“自由”无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永远都不只是一种过去式的历史陈迹,不只是少数英豪的个人行为,而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涵养、人格提升息息相关。一句话,只要我们还对自由、尊严、高贵的人生价值心存向往,英雄的心灵回响就不会断绝。
  (摘自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
  
  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能丢
  
  爱国主义教育不但绝对不能丢,还要加强再加强!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已经非常清楚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华民族绝不是侵略性的民族。然而这样一个愿意与邻为善的民族,衰弱也罢,崛起也罢,却总是要备受欺凌和打压。莫非,就像犹太民族那样,老天也有意要不断给我们以磨难——以让我们时时记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训!
  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能丢,不过我同意教育方法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死板地一味说教、强硬灌输、照本宣科、应考应试……事倍功半是可想而知的。大环境方面,当师长的、当干部的、做领导的,都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上梁不正,腐败成风,“言教”满分,“身教”零蛋,如何教育下一代爱国?
  此外,新时代要求我们以更大的胸襟和格局来谋划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所有在战场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英勇抗击入侵外敌、保卫国家民族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和好儿女!毕竟,再怎么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中华民族也要生存下去!
  此刻,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台独势力和以美、日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也正加大力度多方挑衅,前有狼后有虎,周边危机四伏!为了最广泛地团结中华儿女以共同捍卫国家安全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土的重归统一,要实行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如何实行之,当深思,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