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信其道”与“亲其师”

作者:程 仲




  连续带了10年高三语文,200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高一,开始了“从头再来”的教学轮回。多年前就已经改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我却还是第一次教。我决心把握住时机,好好地显示一下“高三把关教师”的功夫,把每一堂课都上成精品课,在开始的时候就把学生们给镇住。
  鉴于全县各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一,为了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开学第一堂课,我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写“学习周记”,记录一周中学习方面的见闻与感想,并强调每周都要交上来检查。
  第一周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周的星期一,周记早早地就交上来了。上完课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检查起周记来。这一周学生周记的内容大多是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的“第一印象”。阅读周记时,开始我还很自得,美滋滋地受用着学生对我的赞美之词。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叫“李萍”的女生却唱起了反调:“这是什么语文老师啊,第一堂课竟然还带着我们看语文课本的封面,真是无聊!”
  我搓搓手,真想立即把这位学生找来说明一下:老师花点时间带领大家欣赏课本封面,是要“由表及里”地培养起你们对课本的兴趣,进而热爱语文呀!即使对你没有太大的作用吧,也不过多花了1分钟时间而已……李萍?就是眼睛大大的那个女生吧?好像是个挺聪明的学生呀……看来,我们师生还处在感情“磨合期”,大概还有些排斥心理吧?
  第二周的周记又交上来了。我一本本地翻阅着,看到李萍的周记时,其中这样一行字在我看来特别醒目:“这一星期语文课是上现代诗歌。语文老师的普通话说得一点都不标准,洋不洋土不土的,听起来真别扭。哪有教我们初中语文的张老师读得好听啊!”
  我的教学日记:我自认为上星期教学几首现代诗歌时是很动情、很投入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没想到学生竟在普通话方面挑出了毛病!不过,说实话,虽然我的普通话已达“二甲”,但也确实尚需提高。看来,课前,我得跟着人教社的教学录音带多多练习才是。
  我本来就有写“教学日记”的习惯,看完李萍的两篇周记后,我决定把如何转变她对我的态度的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她的“成长记录”,也作为我的典型“教育案例”。从此,针对李萍的周记,我的“教学日记”的内容似乎也更丰富了,形成了一种单向的“交流”。
  李萍第五次周记:“语文老师说为了分散学习难点,把第五单元的古文调到前面来上了。听有的学生说,语文老师曾在全县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获得过第一名,可我觉得有些名不副实。你看,他总把‘曰’读成‘月’,这么简单的一个字都读错了,怎么能胜任高中语文教学呢?”
  我的教学日记:一而再再而三,如此吹毛求疵,看来这个李萍是在故意藐视我。名不副实?不能胜任?真是童言不知轻重,简直岂有此理!但我是教师,应该宽容学生,不能跟她计较。不过,我也不能向“挫折”屈服。你且看我怎样用“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的教学水平让你心服口服!
  李萍第九次周记:“星期二的语文课,老师把我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老师似乎是要卖弄自己的技术,而其他同学好像也真是第一次上这种课,下课后还津津乐道的。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制作的动画相比,差远啦。”
  我的教学日记:半个学期以来,我一直都在努力地表现着自己的教学水平,虽然,全面“征服”学生的目标尚未达到,李萍也还不时地在“贬低”我,但我相信,她终究会因为佩服我的教学而敬重我的。
  李萍第十五次周记:“星期三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读课文,普通话倒是比原先标准了些,可是遇到文中‘圮’字时他竟然半天不出声,肯定是不认得这个字。如果不是一个男生脱口而出,当时大家都不说,他可就出洋相啦!”
  我的教学日记:这叫什么话?我不认识“圮”字?我是采用故意停顿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大家印象,没想到竟被李萍误认为不认识这个字!
  这个李萍,简直让我头疼。挑毛病,找岔子,一般的学生是不敢在要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和周记中表达出来的,而她竟毫不掩饰!这岂止是对我没有敬意,简直是鄙视我,还含着幸灾乐祸的成分。这感情上的隔阂是从哪里来的呢?隐隐地,我感觉这是由于她初中语文老师的光环罩住了她,使她因为“先入为主”而对我产生了排斥心理。难道我竟然比不过她初中的语文老师?我是不是应该先消除这堵“厚厚的障壁”呢?
  一直以来,一方面我对“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都是深信不疑的,但另一方面我又确信“亲其师”与“信其道”应该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信其道,亲其师”亦能成立。然而,至今我竟没能让它得以证实。
  是继续把我的信条演绎下去,还是“迷途知返”,先使这个叫李萍的学生对我产生亲切感呢?可一个女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她亲近我这个男教师呢?难道要我主动找她来,向她承认她所指出的不足,劝她不要敌视我?
  不!更重要的是我要进一步优化我的课堂教学,把课上得更加精彩些。我就是要将“信其道”所以“亲其师”的实验进行到底,“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