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美丽的论文

作者:宁克东




  论文也可以美丽,这听起来有点新奇。一提到论文,人们大都会想到抽象得已开始晦涩的理论,严密得已近乎枯燥的逻辑,以及论文创作者那正襟危坐、表情庄严的神态,都似乎与美丽无缘。然而,论文的美丽正在其中。
   论文之美首先在于立论之美,而立论之美的前提是立论的正确。在这里,正确的含义有三:其一,正确源于生活。一切正确均离不开思考,而生活是一切思考的源泉——正确是思考对生活的凝练;脱离生活的主观臆想不能称其为思考,而这样的臆想几乎都和谬误相连。其二,正确在于创新。正确不是因循守旧,正确不是人云亦云,正确也不是故纸堆里的挑挑拣拣,正确要根植于实践的沃土,而实践的最终追求则是创新。其三,正确需要坚守。现实中,很多正确一开始并不能被人们所认知,甚至还会招来种种非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那么,作为正确的创造者,应有坚守的勇气和耐心……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论:立论之美源于生活,在于创新,需要坚守。
   其次,论文之美在于论证之美。美国著名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曾说过,论证之美在于论证过程的高雅,而他所谓的高雅其实就是简明。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关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在市场经济中已展现出耀眼的光芒,被公认为推动经济学重构的基础理论——就是这样一个理论,他仅用了不长的篇幅便阐述得相当清晰。还有更典型的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说开启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如此一个宏大玄奥的理论,在爱因斯坦的笔下竟会浓缩为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公式,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感悟:理论并不是书斋里的玄谈和卖弄,它最终要面向并服务于尽可能多的大众,而对其简单明晰、举重若轻的论证恰恰为这种面向和服务提供了可能,同时,当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时候,理论也就具有了鲜活、立体的生命,从而以可亲、可近的姿态走出经院,走向民间……
   最后,论文之美还在于心灵之美,而这里的心灵之美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学术研究的执着,一是对世俗、功利的淡泊。在这方面,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我们的楷模——在那些黑白颠倒的日子里,陈景润曾长期处于各种不公正待遇和重重挤压中,对此他浑然不觉;而与此同时,在一个个不眠的深夜里,他的头脑中却充盈着对数学研究的近乎疯狂的痴迷……陈景润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昭示了一个学术研究者应具备的心态:即在蓬勃的学术激情的基础上漠然功利的心平气和……
   当然,美丽并不是论文的最大追求,它所彰显的主要还是学术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论文的审美价值与学术价值之间存在着矛盾,在某种意义上,学术价值所负载的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这种美深刻而富于理性;而对于审美价值来说,其作用的合理发挥则极大地有利于学术价值的彰显,二者和谐共生,相辅相成——论文的成功之道即在于此。
  那么,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告诫:当我们提起笔来准备写论文的时候,头脑中应首先认同这样的理念——论文是可以美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