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数据严重失实,经费济富不扶贫

作者:杨大鹏




  农村部分地区实际辍学率远高于上报材料
  
  2005年1月8日上午,中央党校育园楼。听完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潘云良的报告后,和其他嘉宾的点评方式不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起身走上主席台,说了一句让全场陡然肃静的话:“听完潘教授的报告后,我觉得我坐不住了。”
  
  辍学率反弹拉响农村教育警报
  
  中央党校经济部在2004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广西等16个省市进行调查,完成了一份题为《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并且在8日这场“2004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上首次向外界公布。
  作为该报告的执笔人,潘云良写道:“我们满怀希望地奔赴全国各地调查研究,我们希望看到新发展。然而,农村的教育,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像城市的教育那样成效显著,更说不上繁荣,令人堪忧。”
  事实上,2000年国家就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2002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和90%,全国有2598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占总县数的90%。2003年底的时候,国家还曾专门出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对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但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近几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而且,“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
  在他们的调查材料中,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该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中游,全县共有中学35所、小学160所,县城中学的辍学率能控制在2%左右,但各乡镇的辍学率则远不止是上报的数字。以宾县久太中学为例,其实际上报的只有2%,而真实辍学率则在8%以上。
  上报的是一个数字,而实际的却是另一个数字。有些学校学生虽然在册,但并不在校;有些学校学生只要交钱,就随便可以买到初中毕业证书,而实际根本未读;更有甚者,在上级验收检查的时候竟然借学生凑数。
  
  经济贫困之后又加上前景困难
  
  段小团,陕西省横山县双城乡人,今年17岁,16岁从本乡初二辍学。原因是哥哥考上四川大学,学费每年近万元。为了供哥哥上学,他离开学校,外出打工。
  吕和平,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赵村乡人,今年13岁,因家庭贫困,五年级就辍学了。该县调查问卷填报辍学率是9%,而实际辍学率应在20%以上,多为经济困难所致。
  人所共知,经济困难仍是造成农村学生无法继续升学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人员在湖南安乡县发现,这里的农民家庭年收入不足1200元,而供一个孩子读书就要800元。而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四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还有两成用于预购化肥农药等,因此,农民每年支配的货币收入远不到1200元。
  家庭的困难、学校的困难、师资力量的缺乏,这些都在影响着农村的基础教育。但随着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农村孩子辍学又多了一个“前景困难”的重要原因。
  家在辽宁省黑山县中心村的张帅,尽管他的父母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生活来源,年收入也在3万元以上,但父母还是决定让他回家帮忙干活。在他们看来,实在是找不出上学能带来的好处。这几年大学学费不断上涨,像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学校,收费都在4500元以上。“真能上这样的学校倒也罢了,至少将来能找到工作。问题是一般学校收费也不低,将来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财政预算内教育比重仍在降低
  
  就在上个星期天,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850.62亿元,虽然这一数字比上年的3491.40亿元增长了10.29%,而其在GDP中的比重却仅为3.28%,比2002年的3.32%还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这种下降是1995年以来的第一次;至于2004年的比重虽然还未统计出是否为下降,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达到前几年预期的4%的目标。
  而“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中央党校的这份报告如此评价。而在他们看来,应当逐步调整义务教育的负担比例,由目前县级统筹为主逐步转向省和中央为主;义务教育经费工资部分也应由中央统筹。“做到这一点,才是名正言顺的义务教育。”
  听完潘云良的报告,特别是看到一个农村孩子在油灯下看书的照片,杨进心情沉重。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副司长,杨进承认:“这基本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他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同时,他也透露,教育部将开始逐步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引入更多职业技能教育。
  (荐自2005年1月12日《经济参考报》)